2020年2月3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段军(右)与杨萌在武汉重症隔离病房查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中国日报2月9日武汉电(记者 朱兴鑫) 段军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身子显得格外沉重,“全副武装”地从专用通道入口经过5道门消毒来到隔离病房。
大年初二,41岁的段军瞒着家人,作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负责人,带领20名医疗队员来到武汉,持续10多天坚守岗位,积极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隔离病房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传染,阻断疫情传播。“我们防护工作做得很好,不会担心,不了解的人看我们会觉得很恐怖。”他说。
2月3日,中国日报记者深入探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段军和医务人员正准备进入重症隔离病房——穿一套防护设备需要10多分钟,第一层是刷手服,第二层是一次性防护服,最后是穿隔离衣。除此之外,还有医用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同时还要戴两层手套和两副鞋套。
然后,队员们一起鼓劲高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互相在隔离衣上写下单位和名字,方便辨认。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队员还穿上了纸尿布,为了能节省消耗防护服。
2003年非典事件发生的时候,段军在湖南读研究生,当时他就接触过非典疑似患者。他说,自己很喜欢重症医学,医者仁心救死扶伤。
他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只说留在北京值班,但每天睡前都会跟家人报平安。他的日常工作除了救治患者,还要确保每名队员在武汉的防护安全,负责排好班次让队员都能轮流休息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现在这个时候医务人员最不能倒下,院领导传递的窍门是心态保持平和,避免过度劳累作战。”段军对记者说。拥有10多年从业经历,他更深知重症患者都有恐惧和紧张的心理。
由于穿着防护服闷热,甚至有些缺氧的感觉,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后就必须马上开始数小时的紧张忙碌,为患者打针、吃药、量体温等,还需要不时鼓励患者,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在隔离病房,患者需要始终佩戴口罩,但可以使用手机。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截至发稿前,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武汉医务人员总数达到155人,是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援鄂抗疫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杨萌就是其中之一,她参与了17年前的非典患者救治。正是那场经历,让她更有勇气和信心来面对此次疫情。她也是首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员。她说,我拥有战胜非典的经验,更需要来支援武汉。
“调整好心态,保持内心宁静,有助于抵御疾病,才能保证零感染。”她与队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截至2月8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
崔玮是一位90后的手术麻醉科护士,这是她第一次执行“国家队”任务,于2月4日抵达武汉。经过前期培训,她投入了首批方舱医院“隔离病房”的救治工作。她和爱人原计划在今年3月举办婚礼,现在他们决定把婚期推迟,直到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隔离病房就是医务人员的战场,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崔玮说:“现在国家利益为先,这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