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凡人“疫”举丨义务跑遍汉口的医院转运近50名患者,他曾怕到不停量体温、吃五六种药
2020-03-02 11:58:00  来源:中国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一场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致数万人感染,面对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谁也无法预测自己会否成为被病毒选中的下一个。

尽管每个人被叮嘱最多的是“少出门”,但患者需要救治,民众生活需要保障,阻断病毒传播的通道需要守护,很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是血肉之躯,也会心生恐惧;超负荷的压力,会将他们击垮;让家人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内心充满煎熬……但职责所在,疫情不结束,他们不离岗。

中国网自2月10日起推出《凡人“疫”举》系列报道,记录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恐惧与担当,记录中国人抗击疫情的牺牲与斗志。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或许,平凡是唯一的答案,但平凡的边界却从未能被定义。‍

王禾田去汉口医院送患者。受访者供图

2月5日凌晨3点,王禾田把最后一个发热患者送到医院后收车回家。外面下着雨,路上没有一个人。走进小区后他的脚步慢下来,“万一今天拉的有被感染的患者,不是把危险带回家了?”思来想去,他决定不回去了。

可是这么晚了去哪里呢?疫情笼罩下的武汉,王禾田一时找不到住处。他想到在车里过夜,于是发信息让妻子把车钥匙和水杯放到电梯口。他和妻子没有见面,取了钥匙,独自走到车里。

雨一声接一声敲打着车窗,他心里的恐惧感愈发强烈。也许是一天下来太紧张、太累了,没多久他就睡着了。就这样,他在车里度过了做转运新冠肺炎患者志愿者的第一个夜晚。

王禾田是黄鹤楼公园的职工,眼看着武汉的疫情严重起来,他坐不住了。初二,他在朋友圈晒出驾驶证,并配上文字:“我是退伍军人,有A照,医院或机构有需求请联系我,如有需,我必战。”但一直没人来找他。

后来,武汉市招募志愿者,要求40岁以下,他今年47岁了,不合符条件。再后来,听说他所在的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招募转运患者的司机,他立即报了名。

王禾田在送患者途中。受访者供图

王禾田是河北涉县人,从小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家族中现有8名现役军人。2003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武汉。

“一开始家人不同意,儿子今年高考,女儿才5岁,虽然在社会上我们是一根草,在家里却是一片天,”王禾田说,“但是国家有难,我当过兵,还是个老党员,这个时候应该带头冲在前面。”

他如愿成为永清街道的第一位志愿者,负责开车将发热、疑似和确诊患者送到医院或隔离点。本着志愿服务、不给街道添麻烦的想法,他借住在回家过年的战友家里,吃饭、喝水都自己解决。

公开数据显示,1月30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032例,此后每天都有超千例患者确诊,直至2月20日才降至千例以下。

大批患者需要送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隔离点,武汉市各个街道担负起各自小区患者的转运工作。没有救护车,永清街道找来2辆小型面包车,司机是临时招募的志愿者。

王禾田与他驾驶的大面包车。受访者供图

“接到街道发来的哪个小区有几名患者需要送到哪里去的通知,我们就赶到小区,把患者送到医院,交给对接的医生,一趟任务就完成了。”王禾田说,刚开始他主要负责把发热、疑似患者送到隔离点,后来有了上门核酸检测,他就直接把确诊患者送到医院。

面包车里虽然有隔板,却不是密封的,四处透风。4天后,街道换了新的大型面包车,隔离效果好一些,但与救护车相比有很大差距。

“送病人的时候只想着人命关天,回到住处后脑子里一直想今天接触了哪些病人?碰了他们哪里?越想越怕。尤其是送病人到金银潭医院后,慌慌张张跑回来消毒、洗澡,”王禾田说,“有段时间自己跟神经了一样,不停地量体温,总觉得发烧了,每天吃五六种预防药。”

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就努力调整心态,“强迫自己不往感染、发烧的方向想,我既然有胆量出来做志愿者,就有胆量面对感染的风险,首先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街道的工作也逐渐捋顺,开始关注志愿者,为他们安排旅馆,发放预防药,配备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鞋套、口罩等全套的防护装备。

“每天坚持服用预防药,送完患者立即消毒。以前一套防护服穿一个班次,现在接触患者一次就换一套,回到旅馆还能洗个热水澡。”王禾田觉得前期感染人数较多可能是防护措施不到位,现在有了科学防护,应该可以避免被感染。

送完患者后,街道的工作人员为王禾田消毒。受访者供图

后来,他又往金银潭医院送了4趟患者,心里不再恐慌,“不在一线的人可能更担心疫情,真正上了战场,战争打起来,就不害怕了。”

一开始不太支持王禾田的家人态度也逐渐转变,妻子要给他做好吃的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儿子要把自己的防毒面具拿给爸爸,哥哥姐姐每天电话问候,他一次不接电话,他们就紧张得不得了。“其实,灾难也有两面性,它无形中增进了我跟家人的感情。”

2月25日,王禾田上白班,没有接到一次任务,“原来一个班次要跑好几趟,这两天只需要跑2趟,而且连续5天夜班没有任务,已经看到曙光了。”

近一个月时间里,王禾田跑遍了汉口的医院,转运了近50名患者。他盼着疫情早日结束,隔离、修整之后就要开始上班了。

“我这个年纪不见得会有更大的闪光点了,遇到这种事,以实际行动给孩子做个榜样。若干年后,我将在武汉退休、养老,我为这个城市付出过,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对儿子、孙子也有故事可以讲。”王禾田说。(记者 金慧慧)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