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4月21日电题:贵州农村“危改”让群众过上安居生活
新华社记者罗羽
46岁的罗运明终于开始谈婚论嫁了。
“以前家里穷,房子烂,想谈女朋友,人家看不上。现在政府帮我建了新房,我正考虑结婚呢!”站在家门口,罗运明笑着说,他打算跟相处了一段时间的女友出门打工,挣钱后回来结婚生子。
罗运明家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上关镇落哨村。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山高谷深,土地贫瘠,过去更是交通不便。30多年前父母过世后,罗运明与兄弟在茅草屋住了几十年。房子变得破败,不避风、不遮雨,用他的话来说,在家种地挣不来钱建房。
2018年,关岭县大力推行危房改造,并结合其他项目资金,为已分户的兄弟二人各建了一栋面积约60平方米的住房,兄弟俩过上了安居生活。
“房里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还建了灶台,通了水电。”罗运明说,政府还给他安排了护林员岗位,每月工资800多元。如今他盘算着出门打工,想挣更多的钱。
安居之后走新路,罗运明只是千万群众当中的一个。
2008年,贵州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已累计实施危房改造300余万户,惠及1200余万群众。
关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登高介绍,采取群众自建、政府统建、盘活闲置公房等方式,化解了全县近1.6万户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助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在推进农村群众住房保障的同时,贵州还实施“提升行动”,整治群众住房“人畜混居”和“透风漏雨”现象,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49岁的王老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九秋村的一位村民,居住的是一栋二层的楼房。过去,人在二楼居住,一楼则用作圈舍,饲养牲畜。
“这种人与牲畜上下楼之间‘分层混居’或同住一楼的‘同层混居’,是千百年来贵州不少地方长期存在的生产生活方式。”计划乡党委书记陈海介绍。
2019年7月起,贵州全面整治“人畜混居”现象,通过实地调研摸排、制定技术规范、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发动村民等举措,只用了约半年时间,就让全省7.12万户、约28万山区群众实现“人畜分居”。
榕江县帮王老长把圈舍建在了他家门前的小坡上,之后用砂石填充、硬化一楼地面,并拆掉四周的旧木板砌成砖墙,还配套修建了厨房和卫生间。
“改造后家里干净方便多了,村子看起来也更加整洁。”王老长说,今年过年前,女儿还帮他买了一台热水器,安装在了卫生间,一家人过上了居家就能洗热水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