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电信诈骗“傍”上疫情 小心假客服假App盯上钱包
2020-04-29 07:16:00  来源:法制日报  
1
听新闻

小心假客服假App盯上你的钱包

电信诈骗“傍”上疫情 欲贷款反遭钱财损失

□ 本报记者 张维

“您好,我是××官方客服,看到您近期有贷款需求,我们可以帮您申请3万元至10万元的贷款额度,下款快、手续简单而且利息很低。”

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不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有如“久旱逢甘霖”,何况打来电话的都是“中安信业”“京东金融”“捷信金融”等这类靠谱、正规的大企业“客服”,想来是疫情之下这些大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给老百姓的福利吧。

于是,按照“客服”指导,添加微信以方便办理贷款业务。“客服”发来链接,用户下载一个App,随后按要求填写相关贷款资料,就等审核通过放款了。

过一会儿,“热心”的“客服”又来消息了:“您的收款银行卡账号填写错误,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缴纳保证金6000元才能解冻,您抓紧办一下,不然不但要还款还会上报征信。”

保证金缴纳了,承诺的当天放款却始终没有等来,更奇怪的是再发微信给“客服”,居然被拉黑,打电话也打不通了。

显然,电信诈骗的手法又紧跟热点升级换代了:假冒企业客服和利用假冒App,在线“客服”与用户沟通,套取用户钱财,迷惑性极强。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网络犯罪侦查教研室主任孙晓冬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广大消费者要从正规软件商店下载App,选择正规平台的网络服务,不要被利益诱惑而冒险或违规交易。“如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不要羞于启齿,也不要纠缠于网络平台,以免贻误破案时机。”

涉疫犯罪中诈骗类占近六成

疫情期间,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也没闲着。

这从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即可了解: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隐蔽性,本次疫情期间诈骗犯罪发案量大幅增长,截至4月7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诈骗罪1588件、1675人,起诉881件、926人,批捕的案件数和起诉的案件数分别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和47.3%。

为何诈骗能“傍”上疫情?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分析,案件高发多发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电信网络诈骗属于不需要接触就能实施的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不见面的特点,更容易博取被害人信任。同时,这种非接触的形式使犯罪分子的道德感、约束感下降,侥幸心理增强。此外,疫情使人民群众宅在家中,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

孙晓冬观察发现,随着疫情暴发,一些实体商店停业,人们更多选择网上服务,犯罪分子趁机作案。

家住厦门的小徐就不幸中招。他花了86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块手机屏幕,左等右等,快递没等来,等来了快递“客服”的电话。他被告知包裹因工作人员失误丢失了,快递公司愿意双倍赔偿172元。

既然快递公司态度这么好,小徐也没犹豫,按照对方要求加了微信。加微信后,快递“客服”给小徐发来了一个验证码,小徐扫描后按照要求相继填写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但一到提交的阶段,他的信息就显示系统超时,连续几次都无法提交。“客服”仔细帮他分析了原因,按照“客服”给出的解决办法,小徐莫名其妙地连续下载了两个网贷App并注册成会员。

但就在此时,“客服”消失了,小徐一查才发现,“客服”已通过小徐的银行卡信息,在上述两个网贷App上分别网贷借款85500元和33500元。所幸,小徐报警后,案件告破。

诈骗手法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小徐的遭遇不是个例,疫情期间,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法制日报》记者梳理近期相关案件发现,电信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假冒某公司官方App。不法分子以某公司名义,声称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引导用户下载虚假App,“客服”在假App中进行资金交易或在交易中提示“银行卡有误”等信息,要求用户支付额外款项。

二是注销校园贷。不法分子以注销学生贷、校园贷等理由,要求协助用户注销额度、账户,并引导客户操作借款,以转账等方式骗取资金。

4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反诈中心公布的一起冒充某大型网络平台客服行骗案件中,骗子给出的理由是“国家整治校园贷,用户必须注销在大学期间注册的信用支付账户,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信以为真的事主小李被骗走了88500元。

小李大学毕业不久,前一阵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官方客服”的电话。骗子的说法让小李感到很突然,犹豫之间,对方精准地报出了小李的学校、专业和开户时间。小李信了,他担心以后买房买车受影响,连忙询问对方注销方式。

对方称,要想注销账号,首先得保证银行账户内有足够的存款,存款金额要与账户申请额度一致。如果钱不够,可向其他贷款平台借款再转至银行卡。

随后,小李按照对方要求从支付宝、滴滴出行和京东金条分别贷款共计88500元并转到指定的账户中。但之后账户注销的消息没来,对方也失联了。

大兴分局反诈中心提醒,像这样的骗局今年已发生多起。许多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陷入“套路贷”骗局。许多上班不久的职员,也会因注册账户不谨慎,而被“客服”以身份信息引诱陷入圈套。

三是以账户安全为名诈骗。不法分子以某平台“官方客服”名义,引导客户添加聊天软件,取得客户信任后以“账户安全”等名义诱导客户提供身份证号、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或将资金通过微信转到指定账户。

四是售后诈骗。不法分子以历史订单存在质量问题要求给客户退款、换货或表示要送赠品、存在快递异常等理由,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登录虚假网站或扫描未知二维码进行风险操作。

五是诈骗短信。不法分子发送短信给客户,内容涉及提额、贷款等字眼,并含有链接,点击后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或银行卡信息等产生资金损失;所发短信内容不包含某公司相关字眼,但是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被骗取后,骗子使用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在某公司App内发生交易。

六是刷单。客户主动参与,或被不法分子诱引客户参与刷单、刷信誉,承诺返还全款,并给予客户一定比例的佣金,客户配合操作后,商户未履约。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小众”的诈骗手段。

警企合作治理诈骗成效明显

如何治理电信诈骗这一顽疾?

在孙晓冬看来,疫情期间公安机关始终全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各大网络平台也在全力配合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已被证明积极有效。

在厦门小徐的案例中,警企合作就取得了积极效果。据了解,京东金融凭借先进的金融科技实力和丰富的黑产攻防经验,及业界领先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利用AI黑科技“风控超脑”关系网络、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反欺诈算法,实时监测异常行为、评估信用风险,成功帮助警方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显然,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明显,与警方形成合力打击诈骗事半功倍。据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网络电信诈骗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名誉影响和经济损失,京东金融持续投入资源,一直在努力对抗这些违法行为,结合现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主研发了多项智能风控系统,用于识别可疑交易及时预警,全方位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安全。

“对于监测到的涉及我司的诈骗行为随时与警方沟通,积极配合警方从犯罪源头开展对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的高效打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净化网络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更好的安全教育和风险警示,京东金融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通过微信、微博、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渠道,定期向用户提供最前沿的反欺诈知识,提高用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这位负责人说。

的确,用户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重要。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这类案件由用户个人自主行为导致,较难追究网贷平台的责任。用户一方面要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另一方面在碰到类似的涉及钱财的电话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多方核实,比如拨打相关平台的官方电话咨询或请教专业人士,而不是在仓促中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如果一旦被诈骗,一定要注意保留、搜集相关证据材料,及时报警。

标签:钱包;电信诈骗;疫情
责编:李旸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