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专家学者看两会】直面挑战,坚定信心: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
2020-05-24 16:51:00  来源:光明网  
1
听新闻

作者: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德胜、丁泓茗

在刚刚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诸如“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等稳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为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注入了一针“强心针”、“镇静剂”。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预期发展目标作出了适当的调整,也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而是将稳定民生就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放在了优先的位置。

当前海外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截至5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2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3.5万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下,世界多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下调6.3个百分点至-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疫情蔓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不确定性,不设具体目标恰恰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之举。不用具体数字目标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步调,即意味着我国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应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体现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驾驭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确一点,没有提出具体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并不意味着我国今年的经济发展没有目标,更不意味着我国在严峻的形势下失去了经济发展的信心。

就宏观调控的目标而言,“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其中“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指挥棒”、“定盘星”的重要作用。我国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能实现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保障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而且只要内外部经济环境向好,我国经济就能迅速解放发展潜力,形成良好的供需循环,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疫情虽然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是短暂的也是可控的。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变,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盘也没有变。进入四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进程扎实推进,企业生产需求逐步好转,民众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我国经济呈现出了稳中有进的改善发展势头。因此,即使我们今年没有设置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只要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将“六保”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我们就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迈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短期的经济指标只能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发展态势,但真正决定一个国家长期发展方向的是这个国家所奉行的制度体系、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从这样的视角来看,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理念,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会不惜付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的代价,使疫情在短短数月内得到有效控制,才会愿意下绣花功、敢于啃硬骨头地去解决部分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才会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反复强调。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四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出的蓬勃力量就是中国经济能够长期向好发展的动力源、助推器。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会面临许多的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亿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好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吉林大学;理论体系
责编:苗津伟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