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健康码如何实现一码走天下?
2020-08-17 07:12: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
听新闻

疫情防控好帮手 城市治理新抓手

健康码 真管用

用手机扫码,凭绿码进入。如今,扫描健康码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入社区、公司、商场,或乘坐交通工具甚至去菜市场买菜时的习惯。

小小“健康码”,像一张随身必备的“生活通行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方面派上了大用场。植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健康码”,正在替代传统证明方式,助力防疫期间人们安全有序流动。据不完全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31个省份已陆续实现健康码全覆盖。

健康码是怎么出现的?它如何实现“一码走天下”?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

“码”上通行很便捷

拿出手机,进入某社交平台,点击“贵州健康码”小程序,进行本人信息扫码登记——61岁的贵州省贵阳市市民王英华对这套“程序”烂熟于心。不管是去公园遛弯,还是去菜市场买菜,他都会先拿出手机如此操作一遍。

“有了健康码,一扫就可以看出健康状况,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了。”王英华说,在没有健康码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进出小区、医院、公园等都要登记个人姓名、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太不方便,也没别的办法”。在疫情严重时,一次他带孙子去社区医院,排了半小时队才进门。

如今,健康码已成为人们就医、工作、购物、出行时的重要工具。这种“码”上通行让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也使常态化背景下的疫情防控更高效、城市运转更科学有序。

“当看到健康码,特别是看到居民扫出绿码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安心。”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闫岩从今年春节开始就在社区防控卡口值守,前些天才撤下来。和很多同事一样,扫码带来的变化,让她印象深刻。

闫岩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景山街道负责返京、返回人员排查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值守的下沉干部、志愿者共计400余人,以往他们的主要精力用在通过“敲门行动”、电话等进行人工排查、手动登记居民信息。

今年3月初,健康码开始在北京使用。这不仅减轻了闫岩和同事的工作负担,也让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她举例说,依靠健康码和居民出行码配合,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相关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流动人员情况、居民陈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疫情防控更精准。

统计显示,如今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基本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人民智库近日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对5928名受访者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申领了健康码,公众对健康码的使用感受整体较好,对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认可度高。

“从宏观层面看,健康码解决了在局部地区发生疫情、推进复工复产等背景下人们跨区安全有序流动问题,并在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网格化服务体系。”人民智库研究员王虹说。

安全准确不添乱

今年2月初,深圳市很多居民惊讶地发现,进出社区不用在门岗处填写信息或办理临时出入证了,只需在家中登录“深i您”等平台录入健康信息、领取专属健康码,出入小区亮“码”即可。随着健康码上线,深圳成为全国较早实现“凭码出行”的城市。

能否做一个可以替代纸质通行证的“码”,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及信息重复填写?这是腾讯云政务团队研发深圳健康码的初衷。

“从纸质证明到数字图码,看似简单,实际上要迈很多坎。”腾讯云政务行业技术总监李晓辉说,从流程看,需要协助当地政府快速明确和建立起数据的采集标准,并设计出可以支撑千万数量用户在线的一套技术架构,并确保其可用。从目标看,健康码应实现让相关数据从一线快速传递到政府决策机构,并将政府决策和服务信息及时传递给居民、企业的功能;同时企业只搭建渠道和平台,不留存相关数据,确保公众填报信息的数据安全。

虽然困难重重,但深圳健康码首个版本上线只用了7天时间,并根据地方需求不断更新版本。创新高速度的背后,是李晓辉和同事的全力投入。“我们部门几乎都参与进来,公司其他产品团队、安全团队全程保障,可以说举公司之力在支持。”

如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正在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健康码提供技术支持。

总的来看,各地健康码系统呈现出很多共同特征,一是方便快捷,充分考虑居民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例如杭州健康码推出代办申领,通过刷市民卡显示健康码,解决了没有智能手机人群健康码使用问题。二是安全。例如北京市政府规定,“健康宝”所有数据留存于市政府,仅用于防疫工作;且每到当天失效时间,相关数据会全部失效,做到信息保护自动化、数据存储规范化。三是准确。通过与确诊及疑似病例库、密切接触者库、跨省健康码库等国家数据库及卫健、公安、铁路、民航等部门数据校验比对,生成权威可靠的结果。

“在疫情防控上,健康码只帮忙、不添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健康码只获取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颜色识别,且只显示个人部分信息,大幅降低个人隐私暴露风险。

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统一各地健康码标准、真正实现“一码走天下”?

今年4月底,《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发布,意味着个人健康信息码将实现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专家表示,全面实现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需要各地进一步完善防控体制机制,认可外来人员出示的健康码,并按新国标对本地健康码系统做相应升级。

李晓辉建议,依托现有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为中心枢纽,将各地健康码系统打通,让接入中心枢纽的每个省份健康码实现“一次接入、全部互认”。“运用国家平台的中心枢纽地位,将各地分布式的健康码服务串联起来、管理起来。”

对于健康码的未来走向,人民智库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卫生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行和文旅娱乐领域。

李晓辉表示,健康码是一个服务大众民生的产品,在研发过程孵化出很多新理念。比如,在未来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场景中,数字图码是一个连接居民、政府、法人、社会组织机构等的好渠道,未来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供更多服务。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健康码方能发挥更大作用。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建议,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对公民上传疫情相关数据信息的抓取、使用等权限,以及监管机制、法律责任等。今后对于涉及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等项目支出,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确保项目公益性,并对研发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健康码给社会治理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很多启示。”盘和林表示,快速建立健康码信息跨省互认机制,为今后其他各类政务信息的全国统一积累了经验;此次健康码全方位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通信、云计算、区块链等多种技术实战练兵,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精细化、精准化、快速化管理的新手段。

“当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把个人需求提交到公共平台时,这意味着今后城市治理将变得更加重视人文关怀,社会治理会更有温度。”盘和林说。

延伸阅读

杭州给马路装上健康码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推出的“云上城管”三期建设重要模块——市政道路健康监测系统“智慧路长”近日上线。该系统将下城区路面分成几百万个1平方米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上都对应一个红、黄、绿“健康码”,红色表示“不健康”,黄色表示“亚健康”,绿色表示“健康”。系统将几百万个点位打上相应的定位和信息化标签,通过24小时移动的“智能感知设备”,将点位上的坑洞、沉陷、裂缝、缺陷井盖等16种病害状况实时反馈到云端,做到实时监测、分类识别、智能推送、持续跟进。“我们用健康码来管理路面,灵感来自疫情防控。”下城区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张毅恒说。

“智慧路长”的核心是大数据运算、传输,如何让数据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实现共享?该系统用上了区块链技术。系统分析输出的数据通过区块链加密算法和证书许可授权,在“道路智能系统”中植入了“道路信息存证共享”功能,不仅可以有效保障道路检修指数更加安全、真实、便捷,产生的数据还能与交警、交通、市政等部门进行共享,普通市民安装手机传感器上传数据后还能换算成激励值获得奖励,真正实现“路面可阅读,管理有温度”。

目前,下城区已对区内近200条道路、几百万个点位实现了信息化覆盖。发现路面问题平均用时由原先的5-7天缩短到1-2天。

据介绍,“智慧路长”系统下一步还将升级,将把路面积水、路面垃圾等问题纳入监测范围内。

(来源:杭州日报)

彭训文

标签:疫情防控;防控;城市治理
责编:吕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