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铸造中国经济顶梁柱
2020-10-26 07:3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1
听新闻

从“一五”156项到“十三五”165项

重大工程铸造中国经济顶梁柱

“十三五”规划即将迎来圆满收官。五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的伟大奋斗历程。每一个五年规划和计划,国家都要确定百余项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强劲发展的火车头。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成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响亮音符!

抚今追昔,从“一五”到“十三五”,从桥梁到水利,从交通到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中的近两千项重大工程项目,刻录下六十余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和辉煌,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零的突破到世界之最

重大工程见证综合实力跃升

金秋中国,伶仃洋上“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加紧建设。

两年前的2018年10月24日,全长5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个横跨伶仃洋海域的“超级工程”,从开工那一刻起就连续创造多个“世界之最”。

江河不语,道尽历史变迁。横跨中华大地的江河,见证了中国桥的巨变。61年前,1957年10月15日,一项举全国之力的庞大工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万里长江第一桥”诞生,自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长江上修桥的梦想得以实现。

从在苏联援建下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再到如今自主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一五”到“十三五”期间,铭刻下中国工程建设从“零”的突破到走向世界之巅的奋斗历程。

站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的时点,回首往昔,无比感慨。

长春第一汽车厂、三门峡水电站、包头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华北制药厂……在1953年开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156个重工业为主的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遨游沧海的“华龙一号”,京雄城际铁路、中欧班列、港珠澳大桥……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十三五”规划中,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从“一五”的156项到“十三五”的165项,两个五年,两组重大工程项目,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从桥梁到水利,从能源到交通,一项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华大地上屹立,既记录下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实力的跃升。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水平上,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重大工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便是一件件重大工程的落成。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高铁驰骋于华夏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工程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令世界赞叹。

以五年规划和计划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我国向高收入国家水平又迈出坚实一步;预计“十三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6-2019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8.1%,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背后浓缩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从跟跑到领跑

大国重器织就创新强国宏图

纵观我国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每个规划和计划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列入其中的重大工程项目也都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沿着历史长河,追溯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工的建设历程,就会不止惊叹于其成就的非凡、飞跃的巨变,更会发现背后蕴藏的丰富历史经验:从跟跑到领跑,从接受援助到自主研发建设,这是一条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彰显着中国创新的力量。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即第55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太空。随着这颗卫星顺利入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领域重大工程取得的又一成果。

时间倒回到50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卫星运行绕地球一周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着《东方红》乐曲,响彻万里长空茫茫宇宙。

中国卫星的“上天史”,是“一五”到“十三五”,一项项“顶天立地”重大工程实现创新飞跃的缩影。在苍茫太空、在辽阔大地、在深邃海域,一项项重大工程,犹如一颗颗巨变的“种子”,生长勃发并牵引着一个个重大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9年,在上海浦东机场,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一飞冲天,顺利完成首次飞行任务,亿万中国人圆梦“国产大飞机”。一个甲子之前,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4架歼-5飞机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完成国庆首都阅兵,喷气式歼击机诞生从“外国造”变成“中国造”。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新旧两条京张铁路,穿越百年时空得以交汇。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巨大飞跃。

2017年6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2019年5月,时速600公里、成功突破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下线……中国高铁绽放出的速度与激情,令世界瞩目,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同样是在2017年6月,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长五”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到FAST“观天巨眼”搜寻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从“一五”到“十三五”,一项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作为“大国重器”,不仅彰显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也一次次刷新中国自主创新的进度条。

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模仿跟进到并跑领跑,中国速度穿越的不仅是时空,更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巨大飞跃。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多项“世界之最”;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全部由国内研制提供;复兴号高铁囊括了新材料、先进动力、计算机等诸多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几乎每一个重大工程都创下过多项“世界首次”,它们是我国与日俱增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创新高原上耸立的尖端科技高峰,编织起新时代中国创新的壮阔宏图。

“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举全国之力创发展奇迹

辉煌伟业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中国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实现创新飞跃的密码是什么?

国外媒体和有识之士这样评价: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开创“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的一大法宝,也成为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

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善于制定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社科院经济所课题组研究指出,“五年规划”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国家的有效制度,是我党经过70年积极而锲而不舍的探索逐渐掌握的治理国家工具。对“五年规划”的坚持和完善,已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一个个五年规划为指引,近两千项重大工程屹立在华夏大地,铸造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这既刻录着70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和辉煌,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明证。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从“一五”起步工业建设的中国,一穷二白,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的中国,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光辉道路。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回首往昔,激情满怀,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装点伟大的时代。更多重大工程项目将在中华大地铺陈开来,以重大工程项目为顶梁柱,加快创新步伐,昂扬奋斗姿态,朝气蓬勃的创新中国将在逐梦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孙韶华 班娟娟)

标签:重大工程项目;五年规划;工程项目
责编:吕霞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