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 给补贴 奖全勤
就地过年,各地留人有招
本报记者 刘春沐阳
为留人就地过年,不少地区拿出“真金白银”,或是直接奖励外来务工人员,或是鼓励当地企业引导员工留在当地,并予以补贴。专家表示,各地出台的鼓励“就地过年”措施能够发挥不小作用,既避免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的防控压力,也对经济有实实在在的提振作用。
眼下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地过年”已成为热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近日也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为引导相关人员就地过年,不少地方都推出一揽子政策,发红包、给补贴、派消费券等大招频出,各显神通。
政府下足功夫
江苏和浙江都属于用工大省,因此在留人方面下足了功夫。不少地市和区县从政府层面出台了详细的激励性政策,或是直接奖励外来务工人员,或是鼓励当地企业引导员工留在当地,并予以补贴。
在浙江,杭州市出台《关于开展春节期间面向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十送”关爱行动的通知》,针对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务工人员,通过企业申报向符合条件的在杭外来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义乌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2月1日至2月26日,留义过年人员可申领每人500元的“新年红包”电子消费券,并可获得20G的流量包。
江苏扬州发布通知,支持企业稳岗留工,给予企业专项补贴。春节期间,企业安排外地员工留在扬州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安排外地员工在岗工作的,按每人每天100元标准再给予加班补贴。
在福建,多地也出台相关政策,对留在当地过年的人员进行奖补。其中,泉州市对2月1日至17日留泉过年的非泉州籍企业工会会员,经审核确认后按每人200元标准网上申领新年红包。
企业展现诚意
作为用人用工主体,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并在政策的基础上再加码,展现了留人的极大诚意。
近日,位于江苏苏州高新区的川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就向所属员工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任职于该公司的何先生来自山东菏泽,他表示,自己决定响应号召,留在苏州过年。“我今年就不回老家过年了。春节期间,打算陪着家人在苏州附近游玩。同时,在公司加班还有额外的300元补助可以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据该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春节期间留在苏州,配合公司生产需求加班的员工,在加班工资的基础上,每人每天另发300元补助。此外,春节期间公司食堂提供特别加餐。目前,该公司360多名员工中,已有近七成决定留在苏州过年。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经济活动活跃,用工需求强劲,即使没有疫情,不少企业也都有为春节期间留岗员工发放“大礼包”的传统。今年春节,顺应“就地过年”大势,广东众多企业纷纷升级各式各样的暖心举措,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留人过年。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留莞过年倡议后,当地企业积极响应,鼓励员工就地过年,并为员工准备了奖励、培训等“新春礼包”。
据介绍,为提前动员员工春节期间留厂过节,积极应对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在厂内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了解员工春节期间的行程安排,同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员工就地过节的福利待遇。例如,1月15日至2月28日期间正常出勤的员工即可获得每人1000元的全勤奖;春节期间上班的员工,除支付正常加班费外,在春节后还可享受与加班时长相同的有薪假期。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工厂为员工派发了“留厂礼物”。符合条件的一线员工每人可获得1000元留厂奖励。此外,该工厂在春节期间还安排了文体活动,如抽奖、发放免费电影票等。
社会多方合力
做好“就地过年”动员工作,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需要行业、工会、社区乃至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伴随“就地过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仅靠发放一些红包或津贴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对留在当地过年人员的生活,以及节日期间的文娱需求等予以充分照顾和保障。
陕西省总工会就利用“陕西工会”APP,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在线求职、婚恋交友、心理咨询等各项服务。同时,推出“1元2元嗨购”“1元观影”等普惠活动,丰富留陕过年务工人员和职工的春节文化生活。
为了让商家和市民在春节期间依旧可以享受快递带来的便利,浙江义乌的多家快递公司宣布在春节期间不打烊。据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王东升介绍,今年不少电商平台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各个快递企业也积极顺应形势,鼓励员工留在本地过年。据统计,义乌全市有300多个网点春节正常营业,市民在春节期间依旧可以享受快递到家的便捷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留人的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工厂,本身的用工缺口就比较大。具体到补贴措施,各企业不尽相同,且相关的政策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并不是所有“就地过年”的人员都能享受到补贴。
“我在网上关注到,不少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不过我们公司目前没有出台相关补贴措施。”就职于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某金融企业的曾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可能拿不到补贴,但自己今年也打算留在成都过年。“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曾先生说。
专家表示,各地出台的鼓励“就地过年”措施能够发挥不小作用,既避免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的防控压力,对经济也有实实在在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