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罚款数量持续增多,不见交通违法行为减少: 以罚代管,不仅仅是懒政
继广东佛山一处高速路口天量罚单引争议后,北方某县又被曝交通违章罚款一年“创收”3000多万元,撑起地方可用财力的三分之一。专家按交通罚款总额与汽车保有量粗略估算,发现2020年我国平均每辆车收到高达千元的罚单。社会多方呼吁,当务之急是规范电子警察、黄色禁停线、公共车位等科学设置,杜绝外部利益链条延伸,同时交通罚款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真正回归交通罚款规范交通秩序的初衷,不能以罚代管。
1
交通违章罚款屡受非议
在广东佛山高速路口天量罚单事件后,半月谈记者查阅道路交通安全法发现,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随着曝光后相关路段标志标线得以集中优化改进,其最初设置是否“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值得探讨。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说‘验收合格’,又因社会热议短时间修改,说明其中还是存在‘合理性’的问题。”
类似问题其实早就见诸报端。从2016年春运开始,广东茂名交管部门在沈海高速茂名往广州方向的电白服务区入口,设置了1.5千米长的实线,防止车辆临时变道。摄像头一年就拍到125294单违章,罚款超过2500万元。惹祸的还是超长实线。
专业人士分析,沈海高速此处设置超长实线,导致不少车主进入服务区只能压实线违章。事实上,抓拍的违章案例也基本都是压实线,车主被给予扣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作为天量罚单的记录者,一些电子警察设置是否规范也受到热议。记者在某交通管理支队一高速大队官方微博搜索发现,其每日更新的“违法曝光台”上,仅4月3日一天,这一高速路上的两个电子警察便拍下29次罚款,且均为200元,一年仅两个电子警察的罚款就超过200万元。可以想见,全国各地诸如此类情况不在少数。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据公开数据估算,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按照当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估算,平均每辆车罚款上千元。
“如此规模的交通罚款或和电子警察不规范设置及使用有关。部分地区在道路交通状况本身不够合理的情况下,电子警察被滥设。”韩德云提出质疑。
2
天量罚款折射四大谜题
交通违章接受处罚无可厚非,但面对频频出现的巨额罚单,人们不禁要问:交通违章罚款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记者梳理发现,这背后有四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谜题待解。
——交通罚款的初衷是什么?有不少司机吐槽,曾遭遇极易被处罚的“特别道路”,相邻路段限速快速转换,不小心易违章路段设有大量流动测速、隐蔽测速设备。“容易违章的地方不是应该查找原因和特别提示吗?为啥还给测速设备铺上稻草?”西北某省一位驾驶员不解地说。
交通罚款本质是行政执法,包括了处罚与教育两个部分,但相当数量的交通行政执法是一罚了之,以罚代管背离了执法初衷。“实际上很多违章的发生,是因为道路设计或者其他方面存在缺陷。”韩德云说。
——交通罚款去向为何难公开?记者通过多种方式查询各地交通罚款情况,却发现大都不公开。有政协委员曾提出质疑,得到的答复是“涉密”。交通罚款是罚没收入,似乎没有特别需要保密的理由和借口。“交通罚款用在哪些方面应该公开,只有公示非税收入用在了哪些方面,才更有说服力,更利于社会监督。”顾大松认为。
一方面,对电子警察等电子设备的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难以形成有效监督约束;另一方面,“罚款搞创收”广受诟病,曾有企业参与分红创收,虽然合作模式被禁止,但此前安装的大量电子警察仍在运行,为天量罚单埋下伏笔。
——交通罚款谁来监管?受访专家指出,多数地方人大没有就电子警察的使用开支进行专项监督,监督存在盲区。对交通罚款的司法监督也没有发挥作用。由于单笔罚款数额不大,大多数司机都交钱了事。行政违法行为最后的裁定应该是司法机关,但行政复议并未及时发挥作用,大多数人选择容忍。
——为何停车位等群众急需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相关部门曾表示,全国车位缺口约8000万个,这种紧张状态在一些地方有增无减。
一些地方数额庞大的交通罚款并没有带来停车位等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全国多地近年来在城市道路上大范围设置黄色禁停线,初衷是治理违停,但由于没有充足停车位的现实,进一步增加了民众停车挨罚的概率。
3
回归交通罚款初衷,摆脱简单收钱质疑
以罚代管违背了规范交通秩序的初衷。只见罚款数量持续增多,不见交通违法行为减少,这样的罚款反而应引起警惕。
当务之急是对交通违章罚款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一方面,全面清查梳理罚款情况,整顿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对产生天量罚单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如确不合理,应尽快调整。
“一定要还原设置电子警察的初衷,绝不以罚款为目的,而应以收集现场交通数据、判断和改善道路设施和标识为主要目的。”韩德云说。
整改中,对于违法异常突出的点位,及时查找原因,整顿设计建设不合理、施划不清楚的交通标识标线,规范各地设置和使用电子警察的标准,提高设置地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好公开说明,接受社会监督。
公开透明是一剂良药。交通罚款收入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往往数额庞大。只有公开交通罚款的去向与用途,罚款才能摆脱简单收钱的质疑,变成矫正个体违法、增加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投入的积极因素,罚款本身的公正性才能体现得更充分。
在线学习抵交通违法扣分,初次轻微交通违法教育为主……各地已经有不少人性化的执法手段探索。顾大松建议,要多手段并用,避免一罚了之。特别是非现场执法和现场执法应该形成合理比例,不能过度依赖电子警察进行管理,否则无法发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作用。通过多种手段改善交通执法现状,回归行政执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6期
半月谈记者:毛振华 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