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受访青少年关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太空
74.4%受访青少年关注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63.6%受访青少年关注中国空间站建设情况
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此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太空,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热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对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98.9%的受访青少年都表示了关注。74.4%的受访青少年关注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63.6%的受访青少年关注中国空间站建设情况,53.5%的受访青少年关心我国航天发展的进程和特点。
本次受访青少年中,00后占40.0%,95后占29.7%,90后占21.6%,85后占8.7%。
98.9%受访青少年关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
山东某高校大四学生胡慕辰,前段时间和舍友一起观看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当指挥中心宣布发射成功时,大家都拍手叫好。7月4日,胡慕辰又观看了航天员首次出舱的直播,“只想大呼666!”
“花式干饭汤洪波,风景不错刘伯明,太空健身聂海胜。”看到网友精辟点评,胡慕辰觉得,我们这些航天员真是太可爱了。直播画面里,最让他感动的是,“指挥大厅的科学家都好年轻,未来可期!”
调查中,对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98.9%的受访青少年都表示了关注。
某高校辅导员李辉(化名)看了出舱直播后惊叹,“国产太空机械臂也太牛了吧,简直就是个机器人”。他了解到,这次的机械臂是我国目前最复杂也最智能的机械臂,自主研发的航天服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智造好样的,航天员好样的”。
科研工作者王俊杰所在的研究所,组织全体研究员一起观看了直播。当看到发射成功时,大家都情不自禁鼓起了掌。“身为研究人员,我很能体会那种喜悦的心情。做研究可能多少年都默默无闻,就等着出成果的这一天”。
看完出舱直播,王俊杰也感到激动不已。不论是这次的专用航天服,还是机械臂的进步,都能看到这些年我们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这些没办法上天的人,也有机会看到太空景象”。
调查显示,95.6%的受访青少年都观看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等视频画面,其中53.6%的受访青少年看了直播。
74.4%受访青少年关注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神舟十二号太空之旅,很多青少年都特别关注航天员。其中,74.4%的受访青少年关注他们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46.6%的受访青少年关注航天员是怎么选的。
安徽芜湖某中学班主任鲁玉琳比较在意航天员的选拔,她希望她的学生在未来也能够成为航天员进入太空。她下定决心,有机会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航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引导他们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辽宁本溪某小学教师何书影则比较关注航天员的生活。“你想想,在太空中,很多在平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很难。喝水和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我很好奇航天员的生活,不知道网上说的100多种口味的食品,味道怎么样”。
63.6%的受访青少年关注中国空间站建设情况;51.5%的受访青少年想了解载人飞行任务是如何实现的。
李辉很关注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情况。最近他看到报道,国际空间站计划在几年后退役,那时候中国的空间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了。我国空间站现在只完成了一部分,他很关心剩下的部分何时完成,包括问天号和巡天号,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建设。
调查中,53.5%的受访青少年在关心我国航天发展的进程和特点。
胡慕辰一直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从北斗组网完成,火星车成功降落,到现在的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航天事业发展可以说是紧锣密鼓、进展神速。“我觉得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人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奋斗”。听说现在国家已经制订了一系列计划进行太空探索,未来还会更好。
75.3%受访青少年充分感受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
对于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调查中,75.3%的受访青少年充分感受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64.6%的受访青少年认为开启空间站新时代,“中国速度”令人瞩目;49.0%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为之感到骄傲;45.8%的受访青少年感到我们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
何书影感觉,这次发射成功在当下的国际大环境中挺有意义的。我们的载人航天起步晚,早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制约,但今天我们依旧站在了世界前列,这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我作为中国人,当然感到非常自豪,相信我们可以探索更广阔的宇宙”。
李辉了解到,国内一些高校在各方面都对神舟十二号和我国空间站的建设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像西安交通大学给这次的空间机械臂装上了眼睛,载人航天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北航的校友。这些高校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力量,很多人都是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投身航天事业,令人感叹。他们都是很好的榜样,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可谓非常艰难。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同为科研工作者,这其中的困难我很能体会。”王俊杰说,“航天前辈在那样的困境下都能做出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我们这些后辈的条件要好得多,更加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调查中,66.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中国航天人的执着和担当令人感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冲 实习生 陈文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