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今年8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总台记者组成“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环湖地区及藏北高原展开综合考察。
在纳木错环湖科考中,科考队员还在藏北的尼玛县、申扎县,发现了3处石器地点,地表采集了100多件石制品,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制品,为研究藏北地区石器时代研究提供了实物材料。
沿着当惹雍错湖畔的土路行驶,远处的达果雪山庄严巍峨,山与湖交相辉映。在距离尼玛县达果乡驻地还有几公里的地方,科考队员停车休息时,在路边的草地上竟然发现了石器!
在海拔4680米的羌塘草原纳岗唐嘎石器地点,张建林、李永宪、汤惠生,三位在青藏高原从事史前考古已有三四十年的教授,津津有味地带着大家一起采集石器。这45件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刮削器等,石质以黑色硅质岩为主。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 张建林:最典型的石核也出现了,例如楔形石核。年代不好判断,我们对现在藏北地区的细石器,现在还没有这个年代上的框架,我们只是分布区域上,细石器地点发现得非常多,从那曲一直到阿里。
纳岗唐嘎石器地点,是当惹雍错周边首次发现的石器地点。高原大湖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纳木错、色林错和当惹雍错,这三个大湖的湖滨台地都发现了石器地点,进一步证实了在藏西北以内陆湖泊为主的高海拔区域早期人类活动频繁。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 李永宪: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海拔高度都非常高,几乎都在四千五百米以上。所以这个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乃至更晚的时期,在高原留下了这么多的这个岩画、这个石构遗迹、墓葬、石器地点这样的一些遗迹,跟早期人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是给我们开设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到历史时期之前的高原人类的生存。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 汤惠生:这是典型的石叶,这是一个石叶刮削器或者石叶尖状器,很标准的凹刃刮削器。石叶就是镶嵌在骨头和木头上,当刀片刮皮子或者割肉等等。
在尼玛县的夏桑石器地点,科考队员共采集了54件石制品。其中这件白色燧石为原料制作的“铅笔头状”细石核最为精美。
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 李永宪:这种工具很适合移动的人群随身携带保留。在青藏高原整个新石器时代,从头到尾都一直使用这个细石器。
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复合工具技术。中国科学家在西藏采集到细石器始于1956年,现在西藏发现的细石器地点已有100多处,对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