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国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年均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左右;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1%;全国共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400多万亩……国新办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也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介绍耕地保护形势时,陆昊表示,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了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今后应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要实事求是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县域内确实无法补充时,可在省域内补充,严格跨省补充耕地。据了解,今后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将逐地块“上图入库”,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2012年至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由5万亿元增长到8万亿元,海洋经济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管理扎实推进,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坚决遏制非法围填海。2018年7月以来,违法围填海规模下降到3年累计17.36公顷。
地质灾害防治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钟自然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296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我们充分利用综合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2020年,在221个县(市、区)共识别出疑似隐患8450处,经过实地核查验证,确认隐患比例超过60%。2021年已识别出以滑坡为主的疑似隐患9675处。
在介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表示,通过连续多年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稳定性明显增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3亿亩,位居世界第五,其中人工林面积达到11.9亿亩,位居世界首位。
在回答推动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问题时,陆昊表示,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后,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范围内。在严格实施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同时,坚持大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继续完善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鼓励各地更大力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全国共消化处理批而未供土地1041万亩,处置闲置土地29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