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张尼)26日,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暨“新养老”案例展示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普惠型养老模式的实践思考、养老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与优化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老龄社会的到来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
“现阶段依靠社会力量以市场为主创办的养老机构,普遍运营的问题是什么?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真正实现盈利的养老机构并不是很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春生在论坛上表示。
他强调,制度的制定、机制的建立、规范标准的设立等应该统筹,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养老机构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循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认为,目前需要发展一批优秀的养老企业,同时还要有行业自律,要将行业自律提升到一个行业服务水平,并且还要让人流、物流、数据流进入老年健康照料这个职业,打通他们向上发展的道路。
“居家养老不等于个体养老、不等于家庭化养老,居家养老照样应该享受到社会各方面提供的服务。”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论坛上表示。
高强强调,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创新、需要靠智慧养老。他建议,通过一些新的信息手段,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把在家庭中的老年人联系起来,为他们提供各方面服务的信息。同时搜集老年人各方面需求,通过技术平台把老年人跟众多服务企业、服务团体联系起来。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成杰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有些病能不能在社区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农村看病,怎样能够保证在县乡这一层医疗机构得到很好的解决?”尹成杰强调,未来需要解决难点、抓住问题加快推进,不断的健全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此次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新养老》丛书。养老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新养老”案例展示、“老乐养老”成果展示也在大会同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