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暖新闻】“我们不悔!”22载,这对夫妇把荒山种成了青山!
2020-09-17 10:09: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1
听新闻

文/徐报融媒记者 王漱玉 见习记者 尹思源 图/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一个个红彤彤小灯笼似的石榴满满枝丫。铜山区汉王镇石岗村的看山,远看郁郁葱葱,近看秋意渐浓。“看山”这座山峰,大约180亩山地,1998年被陈玉良、王顺文夫妇拍得使用权。22载弹指一挥间,夫妇俩倾尽心血植树造林,种下了至少10万棵各种树木,原来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春赏花、秋结果,四季常青,花香鸟语,置身此间,完全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犹如世外桃源。

▲夫妻俩种植的石榴树硕果累累。

开荒难

多石少土缺水的山地植树更难

“看山上种树有多难?我们一开始对这里的地形地貌不了解,成活率很低。这种多石少土缺水的山地,该怎么种树呢?后来,我们就总结出经验——石头太多,人工根本挖不动,我们就花钱租挖机来挖树坑;土壤少,栽下的树很难成活,我们又花钱买土,大概至少买了好几百辆大卡车的土,一个树坑两包土;缺水怎么解决?我们买来水泵和水管,离水库近的地方我们从水库往这里翻,光水管就买了几千米;离水库远的地方,我们就用水车运水。通过这一系列方法,我们新栽树苗的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陈玉良说。

陈玉良、王顺文夫妇今年分别是70岁和67岁,22年前,正值中年的他们,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荒山改造中来。

“那时候,我爱人的腰就不太好了,但她植树的积极性非常高,跟着我们男劳力同劳动,挖树坑产生的石头用小推车一车一车往山下运;栽树时无法弯腰,她都是跪在地上给新树苗培土……回想起当初那段岁月,真的是激情澎湃!”陈玉良说。

▲如今,站在“看山”上,眼前绿油油的一片。

▲陈玉良提供的十余年前站在同一角度拍摄的图片。

倾心血

总共投入多少已无法计算

22载弹指一挥间,要问这么多年投入了多少钱?陈玉良夫妇都摇头说,无法计算;问一共在这山上种了多少棵树?夫妇俩同样回答:不计其数。

仅以大约180亩山地的面积来算,每平方米仅种一棵树,看山上至少有10万余棵树。租挖机、人工、树苗、维护等等一系列,可以这样说,现在山上的每一寸风景,都倾注了陈玉良夫妇的心血。

“好在我爱人是做生意的,我的工资收入也不算低。这些年,她在外面辛苦打拼赚的钱,都投入到这座山上来了。我们俩在生活上十分节俭,所有的积蓄全部都用来绿化荒山。”陈玉良说。

伤心事

一批批未能成活的树苗让人心疼

植树造林,对于陈玉良夫妇俩来说都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丈夫陈玉良是个文化人,在大学里任职;妻子王顺文做门窗生意,两个人对于荒山植树都是门外汉,走了一段弯路。

“最初我们种的都是果树,买来了很多石榴树、杏树、桃树、枇杷树、板栗树、柿子树等果树树苗,但果树对管理的要求非常高,我们俩当时还没有退休,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完全投入到照顾果树上,这些果树死了一批又一批,浪费了不少钱。”陈玉良说。

还有一次,他们夫妇俩遇到一个推销落羽杉树苗的人,看到落羽杉的树形十分漂亮,再加上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夫妇俩按每棵12元的价格购置了1000多棵落羽杉,但因为汉王这里的土壤、气候都不适合种植这种树,后来这批树苗无一存活,仅这一次,1万多元就打了水漂,让夫妻俩心疼了好久。

痛定思痛。总结经验,陈玉良夫妻俩决定以绿化树种为主,购进了黑松、栾树、黄连木、乌桕、枫香、侧柏等,还考虑到一年四季的赏花需求,购置了桂花、梅花等树苗,再加上杏树、桃树、石榴树、银杏等果树,如今,整个山坡林相丰富,鲜花常绽,四季常青,花香鸟语,置身此间,完全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犹如世外桃源。

▲昔日荒山如今处处郁郁葱葱

心头宝

每一棵树都浸透着汗水和心血

“这山上这么多棵树,有没有哪棵树让你们印象最深?哪棵树有故事?给我们讲讲吧。”记者这样问陈玉良夫妇。

他们俩沉吟良久,回答道:“棵棵都是心头宝,每一棵树都像是我们的孩子。走,你们跟我们上山,来听听这些树的故事吧!”

陈玉良夫妇家的后院,有一个工具区,柜子里、架子上,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各种工具:大大小小的园林剪刀、镰刀、电锯、汽油锯、泵、水管、登山靴、手套、南方的背篓、北方的粪箕子……

▲陈玉良夫妇家摆放着各种工具

“只要上山,我们都会换上靴子、拿上剪刀,因为那些小树苗就得常修剪,要不然长不成材;还有那些树林下的小野生灌木也得时常清理,否则会夺乔木的水分和养分……”陈玉良说,“这些年下来,光是这些修剪枝条的剪刀,少说也用坏了上百把。”

“你看这棵柘树,生长得十分缓慢,20多年了还没长多高。我年年修它,现在树形非常美,我很喜欢这种树。”陈玉良指着一棵树说,“柘树是名贵树种,素有‘南檀北柘’之称,凡树龄在50年以上的柘树,均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落叶乔木。”

对于山上的每棵树,陈玉良都如数家珍,对于树种、习性、树龄等各种信息都能一一道来。

“你看我们当年种的那些泡桐,当时只是拇指粗,现在树干都有20厘米粗了;这片杏林,大约有好几棵杏树,每年春天,红杏绽放,这片山坡都像是飞来了彩云,美极了;你看现在栾树已经开小黄花了,木瓜和石榴压弯了树枝;再过一段时间,霜降过后,银杏、黄连木和乌桕,还有枫香的叶子,金黄、火红的色彩,那时候的秋色才叫美!”

不后悔

植树造林改造荒山回报大自然

陈玉良有一篇写于2012年的植树日记:“这些年,每年春天是我能干点儿正事儿的季节。身居荒山,我的正事儿,就是栽树。为了栽树,这些年可真没少吃苦头。山是荒石山,水和土都稀缺,而这两样恰恰是树木活命的起码条件。买土上山,抽水上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那成活率仍足以让人沮丧。在同一块山坡,我曾先后种过梅花苗、法桐苗和上千株的落羽杉,最后都只落下一堆堆干柴火——全军覆没!精力、金钱、希望,全打了水漂!我曾多次发狠:再也不跟这破石头山较劲儿了!这么多年来,它荒着,自有它荒着的道理在!但栽树的念头藏在心头,如不熄的野火,每到春天将至,便仿佛春心一般开始萌动,并最终强烈到无法遏止。于是,就忙着,找人、挖坑、买树苗……真有点儿‘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劲头儿!”

正如陈玉良日记中写的,荒山植树这么难,投入那么大,至今未有一分钱产出,值得吗?后悔吗?

当年跟他一批拍得山地使用权的一些人,有的转卖做他用,有的被植树难吓退不再投入,只有陈玉良夫妇俩的这座“看山”,现如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人的一生,完全受惠于大自然和社会。我们俩植树造林,总算是多少能够回报一点儿大自然和社会吧,我们都不后悔!”陈玉良夫妇说。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