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20日电题:变化的速度 不变的期待——三代列车长眼中的30年春运
新华社记者吴涛、丁乐
春运、归家是每年春节不变的主题,但从绿皮车到复兴号,承载亿万归家梦想的列车正在不断更新换代。出行的便捷、回家的速度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让不变的归家梦里,渐渐少了“负重前行”的疲惫脸,多了“轻车简从”的潇洒客。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100多小时到18小时
慢悠悠、乌泱泱、闹哄哄……提起绿皮车,这恐怕是很多人关于春运挥之不去的记忆。
2020年春运,是老列车长周青的第36个春运,也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30多年来,周青感受着中国铁路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进步,乘客们归家梦实现的不断提速。
2004年,周青作为列车长值乘刚开通的广州到四川内江一线。这条全程2400多公里的线路,坐着绿皮车跑一个来回要5天4夜,100多个小时。
连接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和劳务输入大省广东之间的铁路线,长年人员爆满,日常客流超员40%以上。到了春运,超员更是高达80%,车厢里乌泱泱都是人。一节车厢20多米,周青要花半小时才能“挪”完,一趟车巡视下来,衣衫都会被汗湿透。
而今,广东到四川的高铁开通以后,同样的距离,来回只需18小时。
80后列车长谢杰说,从绿皮车到高铁,国家的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春运中旅客也从“负重前行”变为“轻车简从”。
“以前车速慢,车上时间长,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要带洗漱用品、每日三餐等各种物件。而现在高铁舒适快捷,乘客的行李也越来越少,越来越潇洒。”谢杰说。
从管理员到“无干扰服务”
变化的不仅是车速和旅客,铁路的服务也在提升。
周青说,八十年代的乘务员值乘,哨子、棍子是必备工具,“嗓子不够用时,要用棍子”。到了九十年代,列车长是车上的“大管家”,要负责整理行李、安全宣传、检票验票等工作。
90后的列车长李秋玉说,自己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是在2008年,那时候正好赶上列车工作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期。“以前跟乘客说话是‘车票’‘拿好’,而现在则是‘文明十字用语,请字当头’,要求语气要亲切。”李秋玉说。
从硬件到软件,铁路服务正在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谢杰告诉记者,以前一节车厢就两个充电接口,现在高铁每个座位底下都配一个。不少列车上还有无线网络,旅客饿了还能扫码点餐。
值乘人员也要练就“十八般武艺”。李秋玉一次值乘中曾遇到一个儿童旅行团,一个小孩因为晕车一直哭,她拿出晕车贴,哄孩子说是有消除疼痛魔法的魔术贴,还帮其准备了一碗酸面条,好转的孩子称李秋玉为“魔法师姐姐”。
对此,谢杰也深有感触,在谢杰看来,现在的乘务员得“身兼数职”:应急救援的医护、哄孩子的保姆、处理纠纷的调解员、开导情绪的心理医生……
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谢杰和同事正探索“无打扰服务”。现在高铁上先进的交互系统,能让乘务员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查看列车座位信息,绿灯表示空位,红灯表示已乘坐,而黄灯则代表下一站上人。通过交互系统信息和乘务员“察言观色”,判断如何开展工作,达到“无打扰服务”——乘客休息、办公或休闲时,不会感觉到乘务员存在,一旦有需要,乘务员能及时出现。
凑不齐的全家福 “站台式见面”的团聚
2020年春运,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近7000万人次,比2012年春运翻了一倍。虽然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部分方向车票依旧“一票难求”。
为了实现乘客归家梦而奔走在一线的列车长们,他们很多人很多年难以跟家人团聚。
周青30多年来只跟家人团聚过四五个春节。“婆婆一直念叨要拍张全家福,但一直都凑不齐人。”周青说,因为我们一家都是铁路人,丈夫是乘警,公公是铁路司机,大伯和小姑也是铁路工作者。
笑起来眉眼弯弯的李秋玉工作13年来,和家人在春节就团聚过一次。李秋玉说,车上遇到形形色色的旅客,也有不少“每听乡音倍思亲”的时候。
为了见李秋玉,哥哥和弟弟学会了“站台式会面”。一次李秋玉值乘在北京西站短暂停歇,知道消息的哥哥专门买了张站台票去看妹妹。而弟弟去辽宁大连上大学时,刚好李秋玉值乘的车要经过郑州站,特意买了张联程票,在郑州换乘,只为见姐姐一面。
今年1月3日,李秋玉与爱人领了结婚证。但因为春运值乘任务,他们决定把婚礼延后。今年春运,李秋玉值乘要到大年三十才能完成任务,回到广州。李秋玉说:“值乘完后我计划做夜间高铁去江西爱人家,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