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我们在一起共同奋战”
2020-02-07 10:4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来了来了,大家准备接收患者。”

2月5日晚6点,武汉洪山体育馆内,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站在标着“中国卫生”字样的白色医疗帐篷里待命。北门驶来一辆白色救护车——刚被改建为“方舱医院”的体育场馆迎来了首批医院分流患者。

护士章莹告诉记者,她是江西医疗队的,来自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医院普外科。1月28日,她获知增援武汉的消息,立刻写下“请战书”,随队友一起赶赴武汉。在新建的“方舱医院”里,还有上海、河北、江西、广西等地的紧急援助医疗队。除了医疗队,在武汉洪山体育馆,已经有40多名洪山体育中心职工通宵奋战,还有武汉市各区的39名志愿者、协调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保障餐饮的商户。

13座“方舱医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建完成,没人能够旁观。劲往一处使,众志方成城。它汇聚的是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的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念。

尽锐出战的“白衣战士”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从四面八方奔赴一线的,是人们熟悉的“白衣战士”。

1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诊大厅里,院区一线临时党支部几十名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之后火速奔赴发热门诊。2月5日,这批连续奋战数日、刚从一线替换下来休整的医护人员顾不得多休息,又立刻投入到扩充建设现场。满头大汗的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在现场反复说:“我们收治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重症患者,多一张床位就能多救一个患者!要力保扩建的550张新床铺到位!”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朱彬在疫情暴发后,历经曲折“逆行”1000多公里回到武汉。从1月31日开始在发热门诊坐诊,6小时一个班次。朱彬说,他们休息的地方统一安排在医院宾馆,一旦穿上防护服,必须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否则一脱一穿就是半小时,会耽误诊疗。

7年未休假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原本答应女儿去外地度假。疫情暴发后,负责全院疑似和确诊患者诊断治疗的杜荣辉,每天穿梭在3个隔离病区查房,观察100多名患者状况。早上8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连轴转。“我失约了,但没办法,这是为了救治患者。”杜荣辉说。

53岁的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志芳,在呼吸内科工作30多年。除了负责一个隔离病区的查房任务,经验丰富的蔡志芳还要为全院职工看诊。随着汉口医院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蔡志芳的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抢治重症患者,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走出病房。

对比22天前的照片,现在的蔡志芳难掩面容憔悴,散在帽檐外的头发还来不及整理,黑眼圈非常明显。但从仅露在外面的眉眼间,仍能感受她的坚韧。

“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那拼命,我们援助队没有理由退缩,只有用行动给他们点赞。”2月4日,是张元智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上临床的第一天。这位青海省首批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就加入到重症监护工作中,两天来几乎很少休息。

织牢源头控制“安全网”

“我们社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足2公里,社区工作者仅26人,其中网格员18人,管理社区居民1.1万多人、各类小区30多个。多数网格员月工资不到3000元。近期防疫工作风险性高,大家压力不小,很多人都是凭着毅力在坚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天门墩社区党支部书记郑青霞熟悉地说出一串数字。数字的背后,是她和同事们一起付出的辛苦。

疫情发生,最基层的街道和社区成为防控压力最大的地方。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全力北职工社区网格员刘英,为排查230名社区“留守”人员疫情,逐一上门登记。她每天除了给职工宿舍楼道喷洒消毒水、在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还要配合门岗值班保安对进出小区的职工测量体温。“社区疫情防控又细又累,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社区疫情防控重在“联”和“群”。万松街道工委副书记杜杨说,这两个字就是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靠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加上社区群众共同努力,就能织密筑牢源头控制的“安全网”。

“现在我们社区有包括民警、消防、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合作的联防机制。”军山街道川江池社区书记曾玉华说,社区防疫很琐碎,工作员既要充当居民的“减压阀”“安慰剂”,又要充当消防员、水电维修工,每件工作都要格外耐心。

与城市相比,农村防疫更难。武汉黄陂区有很多打工者从汉口返回,许多人防范意识淡薄,不太在乎,有侥幸心理,加之医疗条件相对差,风险很大。“这就更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一时间处理。”在黄陂区纪委监委的检查情况碰头会上,大家形成共识。连日来,黄陂区各乡镇街道总动员、严落实,努力不留任何缺口漏洞。现在,黄陂区乡村道路都实行了管控,只留下应急通道和紧急出口。各乡村通过上门或打电话的方式给每户农民做工作,实现了做好防控、人人有责。

没有“旁观者”的战斗

万众一心,不仅仅在武汉。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很多人与武汉人民共同抗击病毒。

1月31日,刘峰终于按期完成雷神山医院室外管网工程交付。40岁的刘峰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员工,看着眼前平整的土地,这位东北汉子布满血丝的眼里流下泪水。“太不容易了,但这一切都值。”为了工程尽快交付,他已经连续奋战5天,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

防控战中,江城之外每个人都不是看客。1月28日下午4点,3辆重型卡车从山东临朐出发,将100多吨消毒剂连夜运往湖北。山东城际卡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勇说,1月27日下午接到支援通知后,他们连夜从德州、诸城和潍坊市区各调配一辆卡车,组成救援车队,长途奔袭20多个小时,终于将物资运抵湖北黄冈。

2月4日凌晨1点,一架装有85.115吨、价值2000万元防护物资的货机抵达武汉。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说,这是第3批省外武大校友企业家联合出资购买的物资。再过4个小时,这批物资会发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疗机构。“众人划桨开大船,这场战斗没有‘旁观者’。我们要让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们知道,我们永远在一起并肩前行。”

标签:
责编:徒滢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