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放射科全体“90后”医务人员。 陈彦西摄
2月6日下午,武汉市中医医院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体出院。这是武汉市中医医院首批在西医诊疗规范的基础上,中医药介入治愈出院的患者。得知这一消息,一群奋战在医院第一道“关口”的“90后”医务人员笑得特别开心。
封城时刻
1月23日凌晨2点,为防止疫情继续扩散,武汉市宣布“封城”。 28岁的龚慧,去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这是她工作后的第一年,本打算回随州老家过年。“封城”一刻,战斗打响,她义无反顾地和同事们一起留了下来。 眼瞅着就到农历大年三十了,但前来医院做检查的人有增无减。“黑压压的人群把整个放射科大厅都围了起来。以前从未在晚上见过这么多人。”“封城”前,龚慧已连续值守两个24小时班。 22日,龚慧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连续做了100多个CT之后,才得空坐下来喘口气。“感觉自己呼吸困难,快要窒息了,可外面的人都很焦虑,不做完检查不肯走。” 23日上午,龚慧醒来从同事那里得知“封城”消息,知道事态严重,立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知他们自己过年不回去了。龚慧的母亲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与她一样要坚守岗位。听说闺女不回家,她很理解,让她保护好自己,履行好医生的职责。
返程之路
“汪老师,我联系了黄冈地区送医务人员回武汉的人,不出意外明天可以赶回来上班。”1月26日晚6点半,27岁的王晶告诉同一科室的汪鹏老师,她终于找到了回武汉的办法。 1月19日,王晶回到麻城和家人团聚,原准备在大年三十赶回医院接班。武汉“封城”当天,毗邻武汉100公里的黄冈同时宣布暂时关闭城市通道。返程的路不通了。 “我回老家后科室就只有3个人上夜班。做检查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累。”王晶焦急不已。1月23日当天,她开始寻求各种办法返回武汉上班。她加了好几个回武汉的微信群,里面是同样渴望奔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 几天的不断寻找,放弃,再寻找,王晶终于和一位在武汉医院的老乡取得联系,对方表示自己的警察哥哥可以带她一程。1月27日,家人骑摩托车将王晶从县城送到城区与老乡汇合,随后他们坐警车到达高速路口,再坐上接送医务人员的志愿者的车,终于踏上返汉旅程。 27日下午4点,王晶回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没有片刻耽搁,王晶做完CT检查,排除感染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后,立刻接替同事上班,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暂时停下来。 “同事们都太辛苦了,我得和他们一起战斗。”王晶说,面对疫情,她并不害怕,她相信,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
城市坚守
“我的城市生病了,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它。” 宋子轩,23岁,科里的“老幺”,地道的武汉人。“我从小就在武汉跑,喜欢逛汉正街,到江汉路吃烧烤、看电影,现在每天下班看到街上空荡荡的,挺不是滋味。” 1月20日开始,宋子轩加倍忙碌起来。让他切实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是在农历大年初二。当天夜里,拍CT的患者依旧挤满大厅。晚上9点多,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呼吸困难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患者躺在平板床上,我看了片子,肺部感染非常严重。”那一晚,宋子轩只有一个想法:要多尽一分力尽快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我从小就喜欢武汉,这次疫情既让我感到担心,也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宋子轩说,现在医患之间更加理解、配合了。 23岁的余果是第一年上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时感到无措。随着拍片患者快速增加,异常胸片变得“见怪不怪”,医院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防护,对他们进行了各种培训,但防护物资还是紧缺。余果说:“科室的老师都把防护服紧着给我们做CT的人穿,自己只穿隔离衣。这可是玩命,我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说话间,余果不时摸摸自己的耳后。由于每天戴口罩,最长时间达15个小时,许多医务人员耳后被勒出了深深的红痕,有的人还磨破皮出血。 有13年党龄的放射科主任徐良洲是放射科的“老字辈”。面对这群集体坚守的“90后”,他很感慨:“正是这群‘90后’,扎扎实实守好了医院的CT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