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战疫最前线】接力战“疫”的特殊志愿者
2020-02-16 12:20:00  来源:央视网  
1
听新闻

在病房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帮忙搬东西、推轮椅、拖地,主动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为病友加油鼓劲;在献血处,有这样一些归来者,他们康复出院后又回到医院,捐献出宝贵的血浆,只为帮助其他患者;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些重返“战场”的白衣战士,有人回家隔离仍坚持在线问诊,有人痊愈第二天就返回岗位……

他们都曾经或正在与病魔搏斗,他们亦都是接力者,传递着爱与希望。

特殊的志愿者

吴先生是火神山医院第一批患者,经过精心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于是,他主动提出当志愿者,在医院里帮忙推轮椅、为病友加油鼓劲。

他说:“我在网上看了,像我们这种病人,如果核酸检测两次都呈阴性,说明我们的体内会产生抗体,几个月内是不会再感染这个病毒的,既然这样,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看到他的行动,更多的患者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走进重症患者的病房,为他们打气。

吴先生(右一)在火神山医院里帮忙推轮椅

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病区主任赵玉英表示:“轻症病人在和重症病人互动过程中,他们也会给重症病人增添信心,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可能比我们医生去说更有效果。”

在三十多公里外的武昌方舱医院,同是轻症患者的何伟加入了临时党支部,担任总支委员。他和其他轻症患者一起收集病人的需求,归纳后反馈给医院。“这样问题容易得到解决,病人的情绪也可以得到安抚。比如大家普遍反映的不能洗澡问题,院方就连夜施工,安装了两个集装箱供病人洗澡用。”何伟介绍。

看到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拿东西很不方便,何伟还会组织病友帮忙搬东西;注意到保洁队的人手不够,他们就帮忙拖地。

传递生的希望

2月14日,新冠肺炎康复者李先生又来到医院。出院已有半个月,这一次,他来捐献血浆。

李先生捐献血浆

全血输出,在体外进行血浆分离,提取血浆之后再把剩余的部分输回体内,四十分钟的流程走完,李先生对央视记者表示:“现在感觉挺好,献血浆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他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爱心献血屋”迎来的第一位新冠病毒肺炎痊愈后的血浆现场捐献者。面对镜头,李先生说:“我希望我们武汉人众志成城,武汉加油!”

同一天,37岁的施女士一早便联系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生,6天前,她从那里治愈出院。看到新冠肺炎患者通过血浆治疗有明显效果的新闻后,她选择回去捐献血浆。从家到医院,施女士骑车骑了一个多小时。

施女士捐献血浆

施女士的父亲仍在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她希望自己血液里的抗体能帮助到其他患者,包括自己的父亲。

在湖北以外,还有更多的康复者选择传递生的希望。

22岁的王女士是江苏徐州人。2月12日,出院3天的她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她说:“我想我本来就是年轻人,恢复得也不错,应该可以抽400毫升血,如果能帮上忙,我是很愿意的。”她的血浆当天就输到了重症患者体内。

上海的韩先生也加入了血浆捐献者的队伍。他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能够重获新生,同时也是回馈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帮助。”

上海治愈出院患者韩先生

“我也希望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自己的血浆对其他患者能有帮助。”广东清远市19岁的大学生小陈,出院后主动提出捐献血浆用于研究。

广东清远市大学生小陈(左一)

重返“战场”的战士

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返岗天使团”。他们曾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又不约而同重返岗位。

40岁的赵智刚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的副主任医师,1月22日被确诊。由于是轻症,加上医院病房非常紧张,赵智刚自我诊断开药后,主动要求回家隔离治疗。

熬过了最难受的3天,赵智刚退烧后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不能出门,我可以网上给人看病。”确诊后的第7天,赵智刚通过医院官微在线问诊小程序,为发热患者提供在线看诊服务。他每天坚持在线问诊10个小时以上,2月5日康复返岗后也坚持抽空回复。

赵智刚正在为患者诊断病情

“急救中心医护力量紧张,我不能再多休息一分钟。疫情一天不退,我一天不离开岗位。”赵智刚表示,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既然疾病没有击垮自己,就要继续与疾病斗争,帮助更多患者康复。

赵智刚的同事郭琴护士是急救中心最早康复返岗的医护人员,在确认痊愈的第二天,她就回到医院投入到工作中。

郭琴正在工作

“我父亲不想我去,我出发前他有些不高兴,不愿意跟我说话。不久后却看到他在家庭群里夸我很勇敢,呼吁家人都给我加油,我知道他心里是为我骄傲的。”提起此事,郭琴有些鼻酸,“我守在这个岗位,这是我的责任,不为当英雄,但绝不做逃兵!”

在这场同病魔赛跑的接力中,他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争分夺秒,心中怀揣着同一份信念——我们终将胜利!(文/ 田雨棣 阚纯裕)

标签:血浆;捐献;问诊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