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七楼的ICU重症监护室,那里收治的都是最为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20多天前,在原有医护人员出现减员、情况最为艰难的时候,一个来自外院的主任,带着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科室的白衣战士集结于此,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房明浩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从1月21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驻点支援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金银潭医院南七楼的ICU病房虽然只有16张床位,收治的却都是“重症中的重症”。
50人的医疗团队 ICU的“守护天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镇痛镇静用得多吗?
护士:咪达唑仑走的5(毫升每小时)。
房明浩:这个老人76岁了,咪达代谢得慢,走2(毫升每小时),如果说他还是没有什么反应的话可以全停掉好吧。
护士:好!
春节前房明浩刚到金银潭医院时,面临的是已经有医生和护士被感染的缺兵少将的局面,有着20多年重症救治经验的他主动担起了“救火队长”的担子。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有些医生从来没接触过ICU,也没接触过传染病,小女生第一次穿这种衣服,我就明显觉得她的手在抖,我说我们可以照顾你,你在外边别进去,她说我不可能一直不进去,抢救病人我还是要进去。
就是这样一支由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支援到来的医护人员临时组成的50多人的团队,在房明浩的带领下怀着托举生命的共同愿望,迅速凝聚到了一起,并且没有再出现感染减员。
有着10年党龄的肝脏外科医生龙新,同样来自同济医院,他和房明浩却因为疫情才相识,并结下了患难之交的战友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医生 龙新:ICU不是我的一个专业,房主任来了之后,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术。最危险的地方肯定是需要我们党员冲在第一线的。
房明浩告诉我们,重症医学与医院其他科室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密切高效的团队合作。由于患者的病情不断变化,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诊治和监测作用。这也是抗击疫情中最让房明浩感动的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对职业的那种自豪感,和自己能力的一些极限,以及说对这个团队的信任都充分表露出来了。你跟哪一个人提出来的一些要求,对方跟你回答一般都是“没问题”,我内心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
相互支撑与疫情较量带来生的希望
团队作战,需要的是相互支撑。为了给经常接触患者的护士们多留一套医用防护服,房明浩跟医生们穿的都是更加厚重和不透气的工业防护服,一次查房下来里面的白大褂早已经被汗浸湿。忙了整整一天,晚上11点多,房明浩又从医院附近的驻地被叫了回来。一名病情加重的患者从其他医院紧急转到金银潭医院救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值班医生:右肺都是白的,左肺都是白的了。谭医生,给病人家属打电话,说他血压上不去,估计也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情况十分紧急,但经历过这些日夜与疫情较量的考验,房明浩心里有把握给患者生的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你手放下就行,不紧张好吧,已经转到这边来就没关系了,你这种情况还算可以,不要紧,因为你这刚翻过来,动一下,憋气心慌的感觉可能会重一点。
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名医护人员一个多小时的通力协作,病人的情况终于恢复了平稳。
经过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这个重症病区已经先后有十多名极危重患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56岁的胡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房明浩带领团队经过8天的日夜抢救,终于把他从死神边拉了回来。目前,他正在普通病房进行肺部康复治疗。
患者 胡先生:进ICU的时候(我)几乎就是快昏迷的状态了。(房明浩)是救命恩人,我还没来得及感谢他,无论他的医德、人品、技术各个方面确实不错。医务人员确实非常辛苦,也希望他们自己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正在稳步提高,这是让房明浩最高兴的事。自疫情开始至今,发热门诊、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岗位都出现过他救治患者的身影。每次夜里忙完,房明浩都习惯看一看夜色中的武汉。有着同舟共济的团队和上下一心的国家,黎明的到来应该不会太远。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房明浩:能多救一个人,我都很开心,我就会尽量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多救一个人。所有的投入的资源,现在来说一定是越来越好,每天都比头一天在好转,不管是病人的治愈的效果,还是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还是咱们的政策,都在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