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身患新冠肺炎的杨女士展示手机中儿子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摄
图② 云南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张田芬(右)在出发前和她10岁的儿子拥抱告别。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图③ 一对夫妇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医院为驰援武汉的女儿送行。
杜 杰摄(新华社发)
图④ 3月1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治愈出院的患者同前来迎接的社区工作人员打招呼。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⑤ 董杰和女儿在家中跟驰援武汉的丈夫——南京市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柯章敏视频通话。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图⑥ 2月1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擦干眼泪立即投入战“疫”一线。
范显海摄(中经视觉)
图⑦ 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家属挥手送别亲人。 杜哲宇摄(新华社发)
图⑧ 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左)与亲友告别。 黄 伟摄(新华社发)
图⑨ 2月20日,天津市第八批驰援湖北省医疗救治队成员王晶(左六)在同事的陪伴下观看生日祝福视频。 (新华社发)
图⑩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一对父子迎接治愈出院的家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摄
图 在武汉儿童医院内科楼18楼病区,护士为孩子辅导功课。 (新华社发)
编者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武汉、弥散湖北。在严峻的形势下,一位又一位勇士走上“疫”线,抗击病魔。勇士出发时誓言铮铮,亲人拥别时深情款款,暖心“后援团”的深深牵挂,是壮美“逆行者”克毒斗魔阻击疫情的最大动力。
“白衣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这是一位父亲写给战“疫”一线女儿的话,话里话外满溢着殷切的牵挂和浓浓的思念。正是这份牵挂与思念,萦绕心头,让每一位白衣战士拥有了坚不可摧的信念、战无不胜的力量和奋勇直前的动力。
为你唱首平安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光杰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他的妻子王益勤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此时此刻,王光杰正在武汉抗“疫”一线,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努力。虽然每天工作结束后都疲惫不堪,但他仍会第一时间与妻子联系,妻子则会对着镜头为他唱出《祝你平安》,甜蜜背后是两人对从医信念的无悔坚守,对彼此事业的无私支持。
常盼盼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医生,本应该在2月9日那天举办婚礼,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甜蜜。2月7日,常盼盼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援助医疗队出征奔赴武汉。
未婚妻给他的信中写道:“我曾经想象过这一天的到来,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个时刻真的来临,我肯定会支持你,因为我们彼此懂得彼此。临走前我嘱咐你每天报个平安,于是你一天不落地告诉我‘出发了’‘回去了’让我放心,看到这些信息的我很温暖,爱对了人天天都是情人节。”没有朝夕相处的陪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一句“平安”,成为最长情的告白。
一封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1月24日,报名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到1月27日接到医疗队紧急集合的通知,再到现在,北京中医医院ICU主治医师陈腾飞已经在武汉抗“疫”一线工作了几十个日夜。
“以前总是会和父母视频通话,现在我身处武汉抗‘疫’一线,可他们还不知情,不便同他们视频,只能发微信安抚他们。”陈腾飞说,他现在最牵挂的是妻女和父母,“我的心愿就是早日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回到家人身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葛庆岗,从1月26日来支援武汉后,每隔一两天就会给远在河北老家的父母打电话。“我其实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来到武汉的这一个多月,我时常会想念我的家人。”葛庆岗说。
武汉不会忘记他们
在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疑似轻症患者蔡建英从街道隔离点回到家后,已经休养半个多月了。
“2月初我被隔离后,医护人员给予我们中药治疗,还给我们送来一日三餐,很让人感动!如今回家半个多月了,我打心眼里想念隔离点的医护人员。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他们平平安安。”蔡建英说。
28岁的杨信是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的病人,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方舱医院志愿者。
2月14日,杨信自发组织起东西湖方舱医院第一批志愿团队,目前有十多人。他们帮助医护人员发放盒饭、水果,在隔离区、医药处、送饭间,还主动承担起卫生健康宣传工作。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张瑞光是该中心首批志愿医疗队队长,两上疫情防控一线。为了救治一个心跳骤停病人,他不顾个人安危,一路从协和医院附近按压到了红十字会医院。他说,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帮助别人,怎么减轻病人痛苦。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将永远牵挂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温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