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易地扶贫搬迁再出保障,生态保护缘何成为重要措施?
2020-03-06 10:33:00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作者:程梓桐  
1
听新闻

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交钥匙不等于安居,加强后续的扶持最为关键。怎样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家,安居乐业,生态环保成为措施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等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六方面明确了25项具体政策措施。在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方面,提出要广泛吸纳搬迁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易地搬迁好处多多

保护生态,挪“穷窝”消除恶性循环

福建省长汀县由于生态承载的压力和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水土流失状况一度恶化,成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汀县把水土治理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将山区贫困人口整村搬迁至县城并引导就业,不仅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土流失中人为破坏森林这一难题。

这种对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安置,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方式就是易地扶贫搬迁。

事实上,当居住已久地区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而逐渐或者严重退化后,客观上会造成“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搬迁地区往往也是生态脆弱地区。这时候,把退耕还林还草区、休牧禁牧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天然林保护区内等需要搬迁的人口外迁安置,并严格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将移民安置工作与生态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是缓解贫困、改善环境的最佳选择。

其实,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伙伴关系由来已久。早在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时就已经出现易地搬迁了,最初的易地搬迁也是与扶贫紧密结合的。

易地搬迁后怎么办?

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拔“穷根”

人搬出去了,落脚点在哪?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这是易地扶贫搬迁最具体的问题。搬迁要迁得出、稳得住,不能一搬了事,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也是最现实的生计问题。

新的迁入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的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基础上。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视节能环保等导向型绿色产业,让搬迁群众认识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脱困扶贫,良好生态是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支撑点。

在河北省围场县城子镇桃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并且十分节能的“地源热泵项目”和“保温改造工程”让搬迁群众屋子里温暖如春。围场县还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建设有机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如今,村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护好咱的绿窝窝,就能捧上金窝窝。”

易地搬迁不只是把群众迁出去,新的迁入地可以结合发展经果林、生态循环农牧业、小流域治理、新村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增加搬迁群众就业,拉动内需,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安置区。再比如,有的地方将集体土地上的水电、矿产、光伏等资源开发赋予集体股权,让搬迁群众分享资源开发收益,为实现绿色经济奠定良好基础。

投身生态保护

脱贫与生态保护两全其美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农牧民转移出来,而是在转移的同时,对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为实现易地搬迁下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许多地方提出在以工代赈、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时,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优先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

云南省通过推广生态建设扶贫合作社形式,推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工程,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增加林业资源管护岗位、湿地管护岗位等生态环保管护岗位,优先安排易地搬迁群众参与管护和服务,精准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需要人手,搬迁群众需要工作生活,设置生态公益岗位能够两全其美解决这两个问题。

为有效恢复三江源地区生态,青海省对三江源地区红线区域内的牧户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同时结合草地林地湿地管护现状,设置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推动做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推进,提供的生态公益岗位种类增多,主要包括生态护林岗位,如重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新增造林护林岗位等;草原湿地生态管护员、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管护员;水生态保护岗位,如水资源管护员、水土保持监督员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岗位,如农村公路养护岗位、村级环境监督员岗位等。这些生态公益岗位的补助标准高于脱贫标准。

不仅如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一些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加大财政投入,让贫困地区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增加收入。四川省就利用中央补助资金及本省省级财政资金,选聘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河北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纳入其中,加强帮扶服务,优先保障生产。

目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已进入以做好后续扶持为主的阶段,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要进一步聚焦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严防搬迁“后遗症”,促进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接续。

标签:
责编:马燕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