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中国与世卫并肩抗疫,体现责任与担当
2020-03-09 09:53:00  来源:文汇报  
1
听新闻

文汇报文汇讲堂3月2日晚举办线上讲座,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副研究员汤蓓以《全球防疫,

中国和世卫如何在一线并肩作战》为题,

做了主题演讲。

来自全国50个城市、

22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听众在线收听。

3月2日晚,文汇讲堂举办线上讲座

PHEIC警告何时才能解除?

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PHEIC(构成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宣布后的三个月后,世卫组织将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重新评估警报是否能解除。 而最近一个多月来,中国采取的积极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提升了人们的期待。

汤蓓指出,今天运行的公共卫生治理的国际制度起源于1892年的第一份国际卫生条约,这份关键的合约和14世纪波及全球的鼠疫(欧洲称为黑死病)相关,黑死病使欧洲减少了三分之一人口,当时以意大利港口为中心开始实行“隔离检疫”制度,并慢慢扩散到整个欧洲。这次经常用到的英语“Quarantine”来源于意大利语,本意是“隔离40天”。19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正雄心勃勃要拓展世界市场,这个“隔离检疫”成了障碍,于是,国与国之间开始通过“国际卫生大会”的形式来规范检疫和卫生的实践,以获得防止疫情和发展贸易之间的平衡。

“Quarantine”来源于意大利语,本意是“隔离40天”。图为希尔内斯港外被隔离的船只

《国际卫生条例》在2005年得到了修改。

第一,条例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容,一旦满足四个标准中的两个,所在国家就需要向世卫组织通报。第二,成员国如拒绝向世卫组织通报,那么后者可以听取非官方报告,这是很大的变化。第三,第一次提出了我们今天所说的PHEIC这个概念。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多位专家成立了突发事件委员会,宣布PHEIC的决定权交给总干事,但他必须听取突发事件委员会给出的建议。

是否构成PHEIC有三个标准。一是通过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健康风险;二是事件发生意外、严重、不寻常;三是要立刻采取行动,开展国际协调。这个机制既是警报器,也是行动号角。至今,世卫组织一共宣布了6次PHEIC。

实践中,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黄热病等,最终都没有宣布为PHEIC。分水岭到底在哪里?汤蓓认为,被宣布为PHEIC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

第一,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或者说知识的局限性。在寨卡病毒被宣布为PHEIC,是观察到现在小头症以及神经疾患的病例增加,但不知道这种现象和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第二,国际社会的应对能力。

以此衡量此次疫情。科学上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多低收入国家、不发达国家应对能力非常堪忧。因此,4月底PHEIC警报是否能解除还待观察,但对中国的风险评级会发生变化,世卫组织作出的建议措施也会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外方组长艾尔沃德说,“考察组认为,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

为什么说中国在增强世卫组织作用方面带了好头?

今天的国际社会不仅需要世卫组织,还需要一个强大、有效,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世卫组织,因此,各国支持非常关键。汤蓓认为,中国带了个好头。

世卫组织有三个功能:指导者、协调者、行动者。其下的“研发蓝图计划”联合了很多研发机构、制药厂商,一起商定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重点清单,增加资金投入,增进数据共享,加速评估和审批的过程。此次疫情发生后,研发网络被激活,日内瓦举办的研讨会议就是该计划一部分;世卫组织的突发事件规划项目,第一个功能就是搜集世界各地的卫生信息,对紧急情况进行分级,分配资金用于支持政府的卫生活动、部署医疗队、开展免疫活动等,应急基金为此做支撑。

中国带的好头体现在,一方面,中国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很多都超出了世卫组织的标准。比如,1月3日,中国向世卫组织及时通报了疫情,1月7日公布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为全球范围科研力量的联合攻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世卫组织在中国实地考察后发布的联合报告,增强了世卫组织权威性 。此前有人曾质疑世卫组织对中国的表扬和肯定是受到了政治压力,而世卫组织最根本的权威是 成员国对其专业性和中立性的信任,这种信任来自于深入一线的科学基础和基于事实说话。

当地时间3月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中)表示,各国应该采取全面措施,设法控制病毒

中国能对全球防疫起到怎样的积极促进作用?

汤蓓认为,首先,在世卫组织整体框架下,激活多边卫生合作布局。

中国有区域和多边国际卫生合作的良好经验和基础。比如,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已开展了多年的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以及通过金砖国家、中东国家、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开展卫生合作已有多年经验;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合作也早已启动,和世卫组织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疾病防控、医疗援助、母婴健康、公共政策、中医领域,已经收获了早期合作果实。这一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就疫情防控发布了联合宣言,中国专家组驰援伊朗,与一些中亚国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专家交流了防控经验。

其次,动员新力量,让新技术加入全球抗疫行列。中国已有一些技术为国际卫生合作作出贡献。比方在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输送疫苗,中国企业研发出了不需任何电源就可保持冷藏状态的存储设备,同样的技术这次也在武汉投入使用。此外,中国这次采取了无人运货车、无人送药机、机器人消毒、民用无人机监测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员等新科技新做法,都可服务于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

作者:汤蓓 李念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