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你有多美】患者点赞如春风 | 国家中医医疗队一线抗疫实录
2020-03-11 16:18:00  来源:中国中医  
1
听新闻

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组成的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至今已有40余天。在疫情最前线,医疗队在积极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病人心理康复问题。

新冠肺炎患者在隔离病房内活动受限,不仅要忍受病痛,还缺少家人陪伴,因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

对此,医疗队队员们一直想方设法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增加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最贴心的关爱。每天,医生组织查房时,除细心查看病情外,总不忘为患者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有的患者因为焦虑失眠,护士们便帮患者做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因为病区内饮食单调,队员们担心患者营养跟不上,每次进病区还会为患者带去米糊、鸡汤等营养品。

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次贴心的照料都温暖着患者的内心。面对队员们的关心,有的患者流下感动的泪水,也有许多患者将感谢的话语化为文字,一封封感谢信让队员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成为他们坚持战斗的动力。

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是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援疆经验,有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背景,有应急事件的处理经验。作为党员,我去一线义不容辞!”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出支援武汉的号召时,该院的温敏勇率先主动请缨。

经医院党委研究,温敏勇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湖北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17名队员加入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

温敏勇抵达武汉后,一刻也不松懈。医疗方案制订、危急重症抢救、突发事件处理、后勤补给……高峰期时,温敏勇主管的病区由一个病区扩大到两个病区,人手不足导致工作高负荷运转,一有队员累倒,温敏勇二话不说悄悄顶上。

温敏勇每天进入病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开具中药处方。同时指导诊疗方案,协调开展危重症远程中医会诊,前线后方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同时,他还结合当地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病区工作实际,依据中医诊疗“十问歌”的诊断要求,制作了统一的查房记录表,对基本资料、症状等进行简化填写,使用手机对患者舌像进行采集,汇总后建立了一套中医四诊资料库,使每个患者都有了自己的“专属中医档案”。

2003年,“非典”肆虐,尚在读研究生的温敏勇在导师带领下,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非典”工作;2012年,他又迎难而上克服家庭困难报名援疆,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当地百姓们亲切地称他“温太医”。如今他又奋战在武汉抗疫最前线,面对夸奖,他总说:“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护士刘春园,自支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以来始终心系患者。

在方舱医院,160床的杨阿姨是一名典型的焦虑症患者,出于职业敏感,刘春园从上班第一天就注重跟患者沟通,抽空陪她聊天,给予安慰和开导,并列入重点交班对象,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在她们的精心护理和陪伴下,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病情很快恢复,痊愈出院。

在疫情最前线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刘春园不仅打败了病毒,更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展示出了一名白衣天使的坚守与担当!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我是ICU的医生,当患病者出现紧急情况,我会下意识地奔过去。但是在雷神山,我们尽量要稳住自己,因为一旦护目镜模糊,治疗就无法进行。”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彭晓洪说。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给患者做心电图治疗的经历。有一天,彭晓洪要给十几名患者测量心电图,因为每个病房都有门槛,穿着防护服没法将推车抬过去,彭晓洪便拎着心电图机走遍了十几个病房。

“当时我只想快一点,但当我给两个患者做了心电图之后,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护目镜已经花了。”稳住自己的急切心情,彭晓洪强制让自己冷静,并最终给患者完成了检查。

“一旦进病区,我们尽可能在里面待久一点,因为穿脱防护服程序复杂,患者出现紧急情况也不允许等待。”彭晓洪说,他们通常会等到患者病情稳定才会走出病区,防护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从早上进病区工作,出来往往已经是下午两三点。“工作前,我们都会尽量补足水分,因为进病区后一切都是未知数,要挺得住。”彭晓洪说。

彭晓洪所在的病区,中医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使用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汤剂、颗粒,还有中医适宜技术、运动调节、情志调节等等。

“辅助的治疗还有热奄包、防疫香囊、耳穴压豆、沐足等等,我们也会教患者练习八段锦。”彭晓洪说,“我们有一款防疫香囊,患者挺喜欢的,有一些患者担心把香囊弄丢了,就挂在脖子上,还希望出院后多带几个回家送给家人。”

来武汉半月有余,彭晓洪有点想家了。下班后,他有时候会按照潮汕老家的习惯“喝喝茶”,或者会打一套中医“八段锦”来强身健体,但更多的是思念家人。

离开深圳的时候,彭晓洪的妻子还在坐月子,他有点愧疚,“孩子没满月我就离开了。”但彭晓洪也感谢家人对他的支持,特别是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我是医生,职责使然,她也理解。”

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月21日,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振国出发增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B区)。

出征之际,周振国看到懂事的女儿在日记中写道:“武汉的患者们,我把爸爸暂时借给你们,别忘了用你们生的希望鼓舞医护人员,希望他们归来如夏花般绚烂。”

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周振国在战“疫”最前线写下的随笔节选,感受医护人员与患者共战疫情的感动瞬间。

病区工作不繁琐,但是穿着防护服工作确实很辛苦,一个班下来,汗液浸湿了里面的衣服,大多数人穿了尿不湿但完全用不上,脸上的压痕需要用一两天时间来恢复。虽然工作服折磨人,但是当我们进入病区,工作上丝毫不能马虎,查房、下医嘱、记录病程、咽拭子取样等工作,笨重而又轻松地完成,当看到核酸转阴或胸部CT吸收的报告,看到痊愈出舱患者的笑脸,看到患者虔诚的向我们鞠躬,看到患者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时,那一刻,再苦再累也化为拂过脸颊的春风,沁人心脾,也转化为接下来继续工作的动力。

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护士不时带一些零食、玩具或奶粉进舱,医疗队队员陈敏发现后问她们,舱内不能吃东西啊,原来这是给舱内10岁的小患者带的,因为孩子无意中说道想吃零食,细心的护士记在心里,完成孩子的心愿。护士每天工作繁杂,除日常护理之外,还兼有生活服务,这时就会有患者主动拿饭、打水拖地,维持舱内秩序。有的患者出舱时会给我们留下联系方式,真诚邀请我们待疫情结束后来武汉做客。

我赠送香囊给小朋友时,孩子说:“谢谢叔叔,我能抱你吗?”我说:“现在我们还不能拥抱。”孩子失望地说:“那等我病好了再抱你。”当我看到跟我女儿一般大小的孩子若有所思的眼神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在这里,看不到悲观失望,看不到意志消沉,所有人展现出的都是积极向上,乐观坚毅,我想,这种绝不服输、团结一心的力量正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