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
2020-03-17 16:20:00  来源:学习时报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这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战略判断和得出的科学结论,充分彰显了运用辩证思维进行战略谋划、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真理力量。

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在普遍联系中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组成事物整体的方方面面,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种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虽不能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避免错误,防止僵化。因而,我们只要不割裂历史、不割断联系,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形势,我们就越能够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具有应对一切挑战的内生力量。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周易》有云:“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如果一切都在风平浪静中安逸闲适,那么这种不历经风雨的文明也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华文明正是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中,一次次经历风险挑战,又一次次奋起抗争,不断成长和强大。

面对现实,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全面地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灾难,一方面,我们要正视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影响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我们不必也不应该被短暂的困难吓倒,应该相信我国经济增长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面向未来,我们有强大的政治能力和制度优势,具备应对一切挑战的实力和条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可以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科学统筹、齐心协力应对挑战。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如期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坚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在化危为机中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我们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不误”,就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坚持辩证的眼光看待压力和动力,化压力为动力。压力和动力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压力往往就会没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滋生‘骄’‘娇’两气,受不得一点压力,一些老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不去想,那么发展也就难以为继,那面对的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那么发展就能走出一条新路,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会对我们决胜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

坚持辩证的眼光看待危机与机遇,化危机为机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无处不在,有问题就会有困难和挑战,也会有机遇。危机就是突然出现的问题,是既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克服危机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秩序、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民生状况等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还让隐藏在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本领恐慌等问题一览无余。对此,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对症下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识别和净化干部队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举措,切实补齐短板,化危为机。

坚持辩证的眼光看待一般与个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而那些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的教条主义者,他们拒绝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敏于洞察矛盾,不敢正视矛盾,当然也就不可能正确分析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决定实行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这一科学决策,正是唯物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在现实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坚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在权衡利弊中作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坚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就是既要立足当前、抓好当前,又要深谋远虑、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思维和战略谋划。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

坚持用长远的眼光,妥善处理当前和未来的关系。按照唯物辩证法,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是统一的,长远利益是由一个一个阶段利益所组成的,当前利益只有在长远利益中才有意义。毋庸置疑,疫情防控是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抓紧抓实抓细,否则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否则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坚持战略思维,运用辩证法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必须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当前目标的实现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坚持用长远的眼光,妥善处理务虚和务实的关系。打好任何一场战役,都必须战略和战术相统一,既要能够仰望星空、胸有全局,又要能够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必须坚持战略思维,妥善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一方面,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通过“务虚”进行战略擘画,运筹帷幄之中,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决胜于千里之外。

坚持用长远的眼光,妥善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标”体现为外在的现象和问题,“本”是内在的根据和原因,“标”因本而生,“本”以标而显。“治病必求其本”,只要治好了“本”,“标”也就迎刃而解。但是,有的时候“标”症急于“本”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这就需要先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一旦标症缓解后,即当治本。这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理想状态。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急症,当然要先治标,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同时也要为治本积极创造条件,例如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完善应对风险挑战的体制机制;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干部队伍,增强政治能力和执政能力;加强法制建设,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法治保障;提高科研能力,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科技支撑等等,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在得与失的价值选择中正确处理手段和目的、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各种关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坚定战略定力,在不断应对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未来。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