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贵州首个“摘帽县”:提升乡村“精神内核”
2020-04-06 20:41:00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新华社贵阳4月6日电题:贵州首个“摘帽县”:提升乡村“精神内核”

新华社记者王丽、李惊亚、刘智强

贵州省首个脱贫出列县赤水市,面对脱贫后农村出现的精神匮乏、动力不足、文明缺失等现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改革,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乡村振兴。

地处赤水大瀑布脚下的黎明村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但这里的婚嫁支出一度节节攀升,“人情猛于虎”给贫困农民增加了更多负担,低俗婚闹之风蔓延也让群众深恶痛绝。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改革中,赤水以村规民约遏制滥办酒席,开展“花轿计划”引导移风易俗。黎明村村支书王廷科说,脱贫攻坚让村里集体经济壮大了,专门购置了喜庆的花轿,谁家有喜事无偿使用,干部和村民组成志愿服务队一起张罗、操办,婚礼有总管、有轿夫、有司仪,既热闹喜庆又文明和谐,受到群众欢迎和认可。

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景观(2019年5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17年10月,赤水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这座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的“黔北边城”,累计投入388亿元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7495户2412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2017年的1.95%,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但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农村在思想、经济、文明、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赤水市政法委书记高见说,比如农民生活习惯、农村人居环境还有待提升;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缺乏精准技术指导;农村文化活动匮乏,滥办酒席、沉迷赌博、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难以杜绝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仅会使脱贫攻坚成效“打折扣”,更难以有效衔接和实现乡村振兴。

2018年8月,赤水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改革试点,针对脱贫出列后农村面临的新问题,赤水以“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将文明实践作为党委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抓手,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为切入口,赤水市组建新时代百村讲习队、赤水大姐志愿服务队、“教育轻骑兵”、农技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

“说农民话、办农民事、贴农民心。”赤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苇亦说,在脱贫攻坚定期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老年协会、计生协会、纠纷调处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作用,群众自己定标准、自己搞评比、自己做整改,持续整治滥办酒席风、沉迷赌博风、封建迷信风、低俗文化风。目前,赤水除婚丧嫁娶和70岁以上“满十酒”外,其余酒席一律禁绝,家庭户均人情支出下降50%以上。

标签:新华社记者;脱贫;赤水市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