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2020-04-13 12:08: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新华社郑州4月12日电 题:复苏,从一片茶叶开始——河南大别山区经济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丁 双瑞 孙清清

四月的柔风吹醒了南湾湖畔的茶山,目之所及全是绿色,间或有移动的点点斑斓,那是采茶女在采摘一年中最鲜嫩的信阳毛尖。

位于豫鄂交界大别山区、素有“豫风楚韵”之称的河南信阳,是除湖北外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春茶如期而至,这片曾孕育大别山精神的坚强土地,强劲的经济脉动正在氤氲茶香中复苏。

女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处茶园内采摘茶叶(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春日田园,一派勃勃生机

顺着蜿蜒的山路抵达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时,35岁的茶农曾庆辉已在制茶车间忙碌了一整天。

“从3月下旬到现在,我们做了400多斤干茶,今年的目标是做到5000斤。”尽管戴了口罩,但眉宇间仍能看出他的意气风发。

信阳毛尖是广受推崇的中国传统名茶,陆羽《茶经》中称,“淮南茶,光州(今信阳)上”。作为原产地和主产区,浉河区共有茶园60万亩,每年三四月份间,正是春茶集中生产期。

“3月10号开采到清明节前,全区大约采摘了鲜叶100万斤,生产干茶三四十万斤。”信阳市浉河区林业和茶产业局局长张广成说,疫情期间,茶农一度担心人手不够,在政府协调下,来自周边地市的近30万采茶工陆续到岗,确保了新茶顺利采摘。

在潢川县,知名鸭肉品牌——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紧张有序。自2月底复工以来,平均每天约60吨熟食出口日韩。“内销受疫情影响明显,但相信下一步反弹力度巨大。”华英公司董事长曹家富对前景充满信心。

在淮滨,芡实、口蘑、艾草、构树等一批特色产业或在备耕,或在育苗,或在采摘收获,春日的田园呈现多彩之姿。在返乡能人的带领下,一度因疫情沉寂的乡村重新焕发活力。

坐拥淮河主航道的淮滨港,也在停工1个月后重启建设,工地上马达轰鸣,主体工程计划年底竣工。这个河南最大的港口年设计吞吐量1080万吨,建成后航运直达皖、苏、浙、沪等省市。

春和景明,从田野山岗到车间厂房,从茶树的一片嫩芽到游客面前的一盘菜肴,从人气渐旺的商场到高三学生的课堂,曾处在疫情防控重压下的豫鄂边界,正在强劲复苏。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家茶企的制茶车间内作业(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危中寻机,催动农村新经济

38岁的齐伟胜在浙江经营装饰材料厂多年。春节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老家,而是流转了300亩土地,打算投资500万元发展芡实种植和休闲采摘、观光农业。

“镇村两级干部多次上门找我谈话,挽留我,说村里缺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希望我带头留下来创业。”家住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唐营村的齐伟胜说。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长期属于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人口达240多万,占户籍总人口的近30%。今年春节期间,全市返乡农民工约99.4万人。受疫情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延缓了复工返岗的脚步,客观上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们主动识才、留才,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信贷支持鼓励返乡创业。”淮滨县委书记曾辉说,目前全县留乡人才中有700余人已规划创业项目,拟投资总额近1.5亿元。

记者走访信阳多县看到,疫情在给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经济业态。尤其是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危中寻机”,经营模式迅速转型迭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计划今年推出‘中央厨房’,打造种植、生产和配送全产业链,一站式提供高性价比农产品。”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介绍,疫情期间,他尝试通过网络接单为城区居民配送蔬菜,从而坚定了对“从农场到餐桌”模式的信心。

这家创办于2013年的农场流转土地约2000亩,以种植养殖为主。最近,岑新顺与周边乡镇8家涉农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致力于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从传统农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跨越。

在光山县,新兴的数据标注行业则吸纳了大量延迟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就业。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数百名员工戴着口罩和耳机,手指不停地敲打键盘,他们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数据标注是生产可供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市场需求量很大,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煌说,他们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知名企业都有合作,年内用工规模将从当前的400人扩展到1000人。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家茶企的制茶车间内作业(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脚踏实地,再返发展新天地

截至4月9日,除2例病亡外,信阳市确诊的274例新冠肺炎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四清零”达27天,1109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复尽复。信阳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信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孕育了传承至今的大别山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助力老区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也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疫情期间,基层干部成为阻击疫情的坚强屏障,如今他们又迅速转战复工复产一线。在淮滨,26个“党建+产业”联盟正分头推进特色产业的春季管理和全年谋划,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新县,通过支部带能人、能人带群众,已有20个乡村具备旅游接待条件,开始服务陆续到来的游客。

最近,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提前半年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年加工油茶籽可达3万吨,年产能8000吨油。这是当地首家油茶企业创办人陈世法拉长产业链的新起点。

“路子找对了就要大胆做,一方面解决深加工问题,同时准备扩大规模,今年再种9000亩油茶树。”陈世法说。陈世法14岁外出打工,40岁返乡创业,坚守荒山多年种下近4万亩油茶。在他的带动下,油茶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22.7万亩,新苗还正在栽下。

穿行在大别山间,满目苍翠中不时邂逅丛丛映山红。在这块希望的土地,寒冬腊月后,春风已劲吹。

茶农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一处交易市场出售鲜叶(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数百名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员工戴着口罩和耳机作业(3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上作业(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上作业(3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一家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搬运食用菌(3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一家艾草种植加工企业内劳作(3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一处小龙虾交易市场内分拣小龙虾(3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