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各地纷纷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为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也持续向好、可控可预期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然而,北京一级响应机制并没有进行调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要求,要继续加强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
广大市民严格遵守规定,为疫情防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一些人也有疑问,在全国大面积疫情已基本阻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北京是否还有必要这么严格防控?有关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大理由支持北京继续采取严防严控措施。
新冠病毒规律还未被掌握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具有传染快、多变异等特点。“关键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规律。包括病毒从哪里来?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可以用哪些办法来进行治疗?不断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有多强?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探究清楚。因此宁可十防九空,也绝不能冒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江宇说。
以北京为例,4月14日境外输入病例的留学生是在解除隔离观察两天后确诊,直接导致另外3位家庭成员感染,这表明新冠病毒非常狡猾,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变数。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所呼吁:“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因此北京的疫情防控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严防死守、精准管控非常必要。”江宇称。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新课题
北京大量企业、工程的复工复产,以及马上要面临的初、高中学生的复学复课,全国在北京的人口流动会形成新的高峰,内防反弹的压力凸显。关键是有一部分公众风险意识开始有所降低。
“在社会生活加快恢复常态之时,探索和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个新课题,还需要时间,需要继续维持目前的防护措施一段时间。”江宇说,这个紧急状态下,切忌心理上的放松。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检查中也明确强调,“没有病例不等于没有疫情,防控工作决不能松劲,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完善社区防控常态化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严防疫情反弹”。
如何寻找良好的防疫模式?北京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北京各社区依然执行2月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即要求居住小区(村)实行封闭式管理。4月16日,北京市进一步明确,快递、外卖、鲜奶配送等人员持出入证件、健康宝“绿码”且体温正常,可允许其进入小区,实施“无接触”配送。同时,北京将有序放开装修、房屋中介、家政人员等进小区。
国际化大都市外防输入压力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国家疫情快速上升,未来风险的走向还不可预测。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对外交流合作多,各类外资企业占比很高,与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防输入的压力还很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严查严防很有必要。北京对所有入境、抵京的人员都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在全市增设46个核酸检测点等举措,精准有效。
有学者也表示:现在从全球的情况看,应该说在第一阶段的疫情防控中,中国取得了有力的进展。这是我国能够处于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现在我们继续加强防控,维持在一个低风险状况,不仅对中国是必要的,而且对提振全世界的抗疫信心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首都疫情关系全国大局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对外交流、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其疫情防控的情况关系到全国的大局,一旦出现风险,不只影响北京本地,也会影响全国的方方面面。因为这个特殊性,北京的防控一刻不能放松。
大家都明白,我国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阶段性成果,是付出了两个多月社会经济比较大面积停摆的代价。在掌控病毒的良好方法还没找到时,加倍珍惜、严格坚守尤为必要。
江宇提醒,如果再暴发二次疫情,它打击的就是信心了,这个很重要。防控严格、出门不方便,这个是可控的,但信心被打击了,就难控了。
所以,对新冠肺炎疫情,千万不能低估。只有联防联控,扎牢织密防控网络,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加上社会管控的有力手段,咬紧牙关、众志成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不聚集、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少流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最终才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