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巨震,中国金融市场稳中前行有韧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压力?未来还有哪些工作抓手?本期《金融人民说》就以上话题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进行深度讨论。
记者:央行发布的2019年金融稳定报告,其中有一段表述说,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要及时“精准拆弹”,对于潜在风险要实现“慢撒气、软着陆”,不知道两位老师怎么理解这个表述呢?
吕随启:在精准拆弹前面有一句话叫分类施策,也就是说在化解金融风险的时候,要按照比如银行业、保险业、信托、证券市场,它是按照不同的行业先分类的,每一个行业的措施要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来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在这个基础上,再集中比较重点的风险事件,然后去精准拆弹。与此同时,它要考虑到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下手过重,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强调要“慢撒气、软着陆”,这里面的慢撒气,就是化解金融风险政策措施和进程应该是轻重缓急有个适度,然后要有序来推进,最终达到软着陆的效果,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卞永祖:近几年来,我们在处理金融风险的时候,重点是虚实结合,不仅是处理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更多的是要跟上实体经济增长的能力。实体经济好了,其实是有助于金融风险的化解。在这方面,我们央行积极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我们有一些适度的降准、降息,包括我们也出了很多工具,释放了一定流动性,包括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民营企业的支持,这些支持比较多。
记者:您觉得我国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存在哪些压力呢?
卞永祖:一方面,每当经济下滑的时候,我们的资产的价格也会下滑,会造成信用的收缩,对我们金融机构会大的冲击。另外,我们也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需要我们的金融机构快速成熟、成长起来。
现在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就是和网络相关的舆情风险。整体上来看,金融和信息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行业,很多时候说我们金融就是信息,甚至信息就是金融,二者是很天然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信息有一种虚假的信息,对金融的冲击非常大。所以我觉得对舆情的把握上,我们应该加强监管。总的来讲,对信息的真假,尽快的甄别,尽快的出台措施,防止它蔓延,我觉得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吕随启:我们现在主要面临这样一些压力。一是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第二个压力,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率上升的风险,在债务市场有可能出现单边违约,这个可能会对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压力。金融市场的波动越大,导致市场交易主体的投机性越重,这些压力也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化解的。
记者:面对这些压力,您觉得目前我们有哪些抓手或者哪些工作可以做,防范化解这些金融风险呢?
吕随启:面对这些压力,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有很多。我想从大的原则来讲,宏观来讲,比如,要处理清楚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加强资本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个,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加强外汇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要完善和加强对于一些非法金融交易的监管,比如加大反洗钱工作和反资本外逃工作的力度。第四个,我们不仅要加强国内的监管,恐怕还要加强监管的国际协作。第五个,要把一些主要的风险点找出来,比如说类似互联网金融乱象等等,要找出来,因势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地化解掉。
卞永祖:防范金融风险是一种长期的工作,首先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要做扎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说法,就是“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基础货币的投放,实际对我们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对于未来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什么建议吗?
吕随启:还是要按照国家金融委会议的精神,把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从宏观角度来讲,能够真正围绕实现六稳的目标,让金融业回归本原,为实体经济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同时,在六稳里面,要把重点放在稳增长和稳就业上,这是宏观的角度来讲,最终让它能够达到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这个底线。
从金融业本身来讲,首先是要落实资管新规的精神。第二个方面,对金融业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存量上要去杠杆,增量上要稳杠杆,二者怎么能够结合得更好。第三点,完善现有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水平,提高监管体系的效率。第四点,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同时鼓励创新,又不能创新过度。第五个方面,立足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同时,更好地和国际金融业接轨,更好地融入这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