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4月28日消息(记者李健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重点项目,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自2008年施工,在全世界最为复杂险峻的横断山脉中开掘。
历经12年艰难施工,全线最高风险、最难掘进的隧道——大柱山隧道4月28日就要迎来全隧贯通的历史时刻,从隧道进、出口两端对向掘进的建设者们即将会师。“通行7分钟,施工12年”!“最难掘进隧道”给施工带来哪些极限考验?历史时刻的背后,是建设者们怎样的动人故事?
大柱山隧道位于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全长14.484公里。按照当初140公里每小时的设计时速,将来铁路建成通车后,过往旅客通过这条隧道仅仅需要7分钟。然而,由于要穿越澜沧江深大断裂和保山褶皱带交界处,挑战罕见的地质和水文条件,1500多名建设者们已付出了12年的艰辛。中铁一局大柱山隧道出口工区经理陈志强此刻即将交上“答卷”,却又想起了当初拿起“试卷”的情景。
陈志强:我2008年进来的时候对长大隧道这一块很憧憬,也很向往。但进来之后,刚开始很有恐惧感。
记者:恐惧什么呢?
陈志强:(这条)隧道的整个区域地质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以前从来没遇见过的陌生感导致了恐惧。
一般来说,隧道挖掘面的涌水、突泥等情况会偶然发生。但到了大柱山,这些情况就成了日常。陈志强和工友把隧道施工比作“在豆腐渣里钻洞”,天天都要与泥浆、涌水“大作战”。2014年的一场“遭遇战”就让他至今难忘。
陈志强回忆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我们进入反坡排水段,进入了4公里的时候,发生了一次突涌水。当时水量达到8万方(立方米)每小时,反波段的水漫灌、倒灌,淹水近800多米。我们就赶紧启动了应急预案,把抢险的物资、人员投入到掌子面。800米已经是淹了两个泵站了,(我)很着急。当时有个想法就是,如果我守不住,我们这个已经完成施工4公里反坡排水的隧道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我们当时组织的人力、物力,包括100多台水泵、上百名工人,就日夜坚守抢险、分级排水,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把水平衡,然后逐渐抽排出来。这是我最煎熬的一段时间。”
为此,中铁一局等施工单位先后建设7座抽水站,用56台大水泵接力,攻克的单日最高涌水达22万立方米,这足足可以蓄满88个长50米的标准游泳池。然而,这里有“水深”,更有“火热”。14公里的长隧道也给了施工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极限考验。“当时冬天最明显的就是洞外温度很低,四五度,洞内的温度高达45度。”陈志强说。
由于隧道内长年处于高温高湿,每天每个挖掘面都需要运送进12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施工人员每3小时换岗,每轮掘进工作都是“冰与火之歌”。陈志强说:“在掌子面,坐在冰块上休息10分钟左右,喝喝冰水,给自己补充体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洞里面的时候很热,一出来却是很冰冷的天,一会冷一会热。”
而除了“水深”“火热”,大柱山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人”字坡,最大埋深为995米,还穿越了1270米的煤系地层,含有瓦斯气体。陈志强说,这些年来,为了确保安全,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刚进洞的1.7公里多属于低瓦斯工区,偶尔发生过3次高瓦斯突涌。当时我们配备了专职的瓦检员,24小时连续进行瓦斯检测,确保安全,加强通风。瓦斯这一块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他说。
当初到这里时,陈志强才刚过30岁,如今已是43岁了。他望着即将贯通的隧道,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他说:“12年了,回家大概5次左右,基本是2年,最长的一次有3年(才回去一次)。家里人虽然也很想我经常回家看看,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回不去)。我也经常跟家里人打电话,他们也挺理解、挺支持的。”
全长330公里的大理瑞丽铁路东起云南省大理市,西至中缅边境瑞丽市,建成通车后,大理至瑞丽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约7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专家测算,这其中,大理至保山段全线铺轨长度133公里,仅隧道长度就占了103公里,隧道占比极高。
沿线群众翘首期盼,铁路建设者们奋战正酣。陈志强说,接下来,他还要去打更多的隧道。“我最初的想法是要把隧道贯通,隧道贯通了之后,我也能给我的家人,给咱们保山人民、云南人民,给祖国人民有一个交代,交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答卷’。以后我还会走向新的项目、新的岗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