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唱响川江号子 自信奔向小康(逐梦小康)
2020-05-03 11: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图①:武隆景区。

影像中国

图②

图③

图④

追梦人:杨兴勇,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板桥村人,做过装修工,开过小店。现在,他作为农民演员,在印象武隆主唱川江号子。

杨兴勇的记事本

“旅游火了,没想到自己一个农民能成为演员,我热爱这个工作,希望能一直在舞台上表演。”

身穿蓑衣的纤夫,编着小辫的渔娘,划水而来的渔船……乌江边上,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图景映入观众眼帘。观众未必能注意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表演者是武隆区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话筒,穿上演出服,农民一步步走到舞台聚光灯下。

“号子”从生活喊到舞台

粗布巾戴头上,黄色带系腰间,滑竿棒棒肩上扛……一个乌江边纤夫的模样便出来了。

“岔路口哟,跟到走哟……”嘹亮的号子敞开了吼哟。排练场上,曾经的庄稼汉杨兴勇正在练习“棒棒号子”。

峡谷呈U形,高低落差180米,形成了天然的表演剧场。2012年,“印象武隆”山水实景剧在这里登场,面向当地招募演员。

“喊号子,我在行。”干农活,拉船,杨兴勇从小就在号子声中长大,天生一副好嗓子。杨兴勇放下锄头一声吼,来到剧团,当起了川江号子的主唱(图②,资料图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是巴渝地区船工们在协调行动时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上滩时要唱懒龙号子,开船前要唱立桅号子,过险滩要唱绞船号子,下滩有下滩号子。嗓子一张,高亢的号子声就随着江水奔涌而下。

如何把江边的号子挪到舞台?对于这些以前做厨师、送快递、当服务员的农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考验。正因如此,“磨”是他们感受到的第一道难关。

“腿用力蹬直!纤夫的情绪不能掉下来!”排练场的另一端,指导老师正在纠正徐曦的动作。

从动作到节奏再到表情,一个“拉纤”(图③,资料图片),他们练了3个月。固定动作,纠正姿势,轮流表演……“腿抽筋,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排练间隙,徐曦边揉腿边说,“这点儿苦算啥,年轻人怕个啥。”

即使已经登台7年,上场前,演员们依旧在不断重复着动作。

经常有人受不住苦,辞职不干,但也正是有人咬牙坚持下来,才让演出的品质得到了保障。

“号子”从武隆喊到国外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哦啷啰……”点点星光下,一曲经典的民歌伴随着灯光倾泻而出,瞬间回荡整个山谷。对面的崖壁上,黎明破晓下的玉米房,农村老式阁楼,一幕田园风光徐徐展开。

系上红扣子,盘发变成了新娘模样,演员黄艳蹑着小碎步缓缓向前。“我的父啊,我的母,请为我照亮回家的路……”每到“哭嫁”这一幕(图④,资料图片),不少观众都会悄悄抹起眼泪。

尽管已是冬天,露天的表演中,时不时还飘着小雨,但慕名而来的观众依旧很多。全场近3000个座位,上座率60%左右。在旺季,有时一天要连演3场,场场火爆。

这些年,杨兴勇已经演了近3000场,川江号子也从武隆走到了北京、上海,飞向了泰国、越南。演员们从刚开始的紧张、跟不上节奏,逐渐变成了收放自如,自信满满。

“号子”富了武隆富了村民

晚上10点,表演结束,演员们换了衣服,随观众从剧场鱼贯而出。“特别震撼。”“哭嫁那部分真的很感动”……不时有观众的评价传到演员们的耳朵里。一路上,杨兴勇表演的劲儿还没过,嘴里一直哼着歌,听着观众的评价,又是一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串联起了武隆的旅游格局。此前,武隆人气旺,但“留下来住一晚”的游客不多。

如今,借着火爆的旅游,“印象武隆”开发出了新的旅游类别,在自然风光中融入人文情怀,吸引了不少游客,“看完演出住民宿”成为游客来到武隆的旅游新模式。

从2012年推出到现在,仅门票就为武隆带来了约3.5亿元的收入,再算上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当地百姓靠着武隆的旅游资源,干上了新职业,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资源丰富了,游客变多了。”旅游的发展让杨兴勇的钱袋子鼓起来,眼下,他正琢磨着怎么把川江号子传承下去。“劳动号子充满力量,我们要唱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重庆,了解川江号子的精神!”

演员们坐上职工大巴,迎着月光,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标签:
责编:张梦喆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