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
随着全国有序复工复产,常态化防疫成为重中之重。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次日,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提出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4月29日,北京市第9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指出自4月30日零时起,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北京将科学有效地对防控策略进行调整。
新冠病毒是一种极为狡猾的未知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和能够隐匿性传播等特征,使其“防不胜防”。虽然中国在前期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各地基本控制了疫情,但是全球疫情大流行却使中国很难独善其身,输入性疫情容易诱发境内疫情反弹。因此,在有效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成功前,人们仍然无法得到普遍保护,疫情防控就必须始终紧绷一根弦。
在疫情防控将保持长期高压状态的情况下,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不可麻痹大意,另一方面是复工复产全面展开,如何做好和适应“新常态”下的常态化管控,就是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新挑战。结合北京市等地出台的政策,常态化防疫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件事。
常态化防疫不意味着防控措施一成不变,而是防控措施也要随需而变并动态调整。新冠病毒是非常狡猾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逐步积累,防疫措施也应基于最新科学证据和前期经验加以动态优化。北京市及时出台最新政策就是视疫情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我们可以将社会的状态和政府的政策从是否常态化来进行区分,一个维度是社会所处的状态或阶段,可以分为疫前的常态、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和疫后的常态。另一个维度是政府的政策或措施,包括常态化政策和非常态政策。
通常来讲,长期进行的常态社会需要常态管理,而短暂的非常态时期则可以动用非常态手段。比如,公安部门“严打”等运动式治理,就属于常态化时期的非常态政策。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在较长一段非常态时期进行常态化管控。在这样一个新常态下,需要实现常态化政策与非常态环境的动态匹配。至关重要的是快速感知不同阶段的状态转换,做好两种状态的政策转换和灵活调整。
常态化防疫意味着要将常态下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融入“非常态”的疫情期间,特别是将前期“放管服”改革固化的制度和经验加以应用。北京市提出的“一码通行”、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一门式防疫等措施,都运用了“放管服”改革推进的政策举措。这些创新举措的推行将有效降低防疫成本和不必要的重复性措施,并使常态化防疫工作是可持续和经得起考验的。
在防疫初期,为了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并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一些地区甚至是“硬核”抗疫。比如,对流动人员进行反复核验并要求各种证明材料,要求基层组织签订防疫“军令状”,对复工复产的企业提出过高要求等。
应该承认,这些防疫措施看似简单粗暴,但是在控制疫情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全面复工复产而带来的跨地区人口流动,此类防疫措施已经无法适应常态化防控需求,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这不意味着放松防疫工作,而是要将常态化管控融入非常态时期,并将前期“放管服”改革积累的经验加以应用。特别是要将“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入常态化防疫,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防疫举措并提升防疫成效。
常态化防疫意味着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无论是哪个地区或城市,都无法在疫情期间独善其身。加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邻近地区的合作防疫,才是常态化防疫的题中之义。
在疫情初期,各地为了阻断病毒传播而建立起铜墙铁壁一样的“堡垒”,但是同时也阻断了同其他地区的正常联系。全面复工复产意味着大规模的跨地区人口流动,各地必须互认并对接防疫政策,才能做好常态化防疫。特别是全国实现了分区分级精准防疫以后,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低风险地区,相互之间应加快政策对接,并为潜在的风险反弹做好准备。北京实行京津冀区域健康状态互认,为正常的跨地区人口流动提供了政策便利,也反过来促进了北京尽快复工复产。
防疫常态化将使全社会都将长期承受比常态时期更大的各种负担,此时应特别注重安抚人心,兜住底线,特别是对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加大补助力度,使其可以共渡难关。防疫常态化意味着我们要做好“与狼共舞”的长期心理准备,而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乃至濒临破产的边缘。为此应加大对这些群体的政策倾斜,真正及时落实各项优惠和补助政策,通过政策红利的“及时雨”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比如,有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缺少上网设备和远程教育技能,如何长期线上教学就应由政府来提供资金、设备和辅导,避免他们因为疫情而掉队,输在了起跑线上。
常态化防疫是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低风险时期提出的,但是这可能使“狼来了”的警报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长期的非常态举措和常态化状态,可能使人们容易麻痹大意并放松防控,并可能因为疏忽大意和心存侥幸而“引狼入室”,给疫情反弹以可乘之机。此时应特别做好疫情政策宣传引导,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政策调整并随需而变。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对重点人群进行必要的主动心理干预,使人们增强防疫信心,是常态化防疫的立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