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疆籍员工谈外出务工生活:“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现代生活,未来充满希望”
2020-06-11 19:47: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0日电(记者刘兵、于涛、阿依努尔)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经济欠发达的新疆,尤其是深度贫困的南疆四地州,就业机会少、增收难是摆在各族群众脱贫路上的最大难题。近年来,新疆各地在尽最大可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联系经济发达省市用工企业,为各族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致富铺平道路。 

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在各地务工的新疆各族员工,他们纷纷表示,外出务工实现就业让自己及全家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外出务工“加速”脱贫 

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这里气候干旱,人多地少,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工业基础薄弱,仅靠务农难以支撑群众脱贫增收。 

近年来,南疆地区凭借特色林果、棉花等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企业落户,使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疆内跨地区就业、向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等措施,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保障新疆籍员工正常工作和生活,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多家企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住宿条件,电视、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排厨师保障员工清真饮食习惯。用工企业还普遍配备了能与少数民族员工进行语言沟通的技术员,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技能、适应岗位。目前,在东中部省市的新疆籍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相当于在家收入的4倍。 

和田地区洛浦县农民麦麦提明·艾萨江家4口人只有不到5亩地,两个孩子正在上中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8年3月,他和爱人通过村里大喇叭播发的广告,得知乌鲁木齐一家纺织企业正在招工,还免费培训技术,就报了名。“眼看孩子们就要上大学,靠种地根本供不起,在老家打零工一个月最多挣2000元。现在我俩每月能挣1万元,超过过去全家一年的收入。我准备把亲戚都叫出来打工。” 

2019年年初,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明·斯来曼通过县里劳务公司介绍,来到安徽合肥一家电子元件装配企业工作。一年多来,他累计给家里寄回4万多元。“过去种红枣一年只有1万来元收入,养活不了全家,没想到当工人收入这么高,我应该早点出来。” 

融入现代生活 提升生活水平 

来自帕米尔高原的牧民喀尔曼·买买提明去年和妻子、妹妹第一次离开大山,来到广东一家企业务工。他说,出门务工后,第一次坐上了火车、飞机和地铁,工作之余工友们常一起旅游、购物、看电影,他还学会了网络购物,“感觉一下进入了现代生活。” 

一些受访新疆籍务工人员表示,来到东中部发达省份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在南疆阿克陶县农村长大的木尔沙合买提·阿皮西来到无锡市务工后,一下子喜欢上了“江南水乡”的繁华热闹和风土人情。两年来,他用假期时间,走遍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大城市。同样来自阿克陶县的祖拉吉古丽·吾甫尔说:“小时候只在电视上见过大海,来广东惠州务工后,我一有时间就去海边玩。这里吃的用的,包括自然环境都比家乡好,我正在努力攒钱,希望在这里买房定居。” 

通过平日与来自全国各地工友的交流,新疆籍务工人员普遍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劳动技能也随之提高。来自阿合奇县的贫困农民艾山·托塔洪在江苏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了6年。现在他不仅是技术骨干,还成为车间带徒弟最多的师傅。“我早就实现了全家脱贫,现在带3个徒弟,希望他们尽快学好技术,多挣钱。” 

随着对现代企业工作的逐步适应,来自南疆贫困地区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在南京务工的新疆籍女工托力汗娜依·阿西木说,企业里有工会、有妇女协会,“小到夫妻吵架、孩子上学,大到劳资纠纷、薪资报酬,我们都会积极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转变发展理念 未来充满希望 

多家企业新疆籍员工告诉记者,实现就业后,自己和家人吃穿有了保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很多人对生活品质和人生未来有了更新的追求,有了创业、继续求学的打算。 

西热娜依·艾力肯木在南京一家电子科技企业做厨师,月收入是以前在家乡饭馆打工的两倍多。她说,现在自己用惯了淋浴器、冲水马桶,生活卫生习惯改变了不少,今年装修老家房子时,配齐了电器、卫浴、沙发,要让父母和孩子的生活更加干净卫生,更加舒适。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阿孜姑·依明自来到合肥一家企业打工后,工作之余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做微商,代理美妆产品,每月总收入近7000元。“家乡女孩过去都早早结婚,大多没有收入,现在我们有了工作,撑起了家里‘半边天’,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美丽。” 

随着收入增加、观念改变,一些务工人员中的年轻人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规划。19岁的姑娘布麦热耶姆·吾西尔家世代生活在阿合奇县的大山里,家里人多地少,生活贫困。去年她高考没有考上本科,就决定到广东一家企业边打工边复习。现在她每月能攒下3500元钱,“明年我还要参加高考,用自己攒的钱实现大学梦。” 

还有的年轻人把创业作为人生新目标。在南京打工多年的努拉西·艾特,今年4月把弟弟努勒纪·艾特也从新疆新源县老家带了出来,一起在企业务工。“我们年轻人不能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一定要出来看看大城市的人怎么工作生活,找一些老家还没有的新商机,学会了就回去创业,自己当老板。” 

阿依其娜尔·库尔班和男朋友过去是南疆阿克陶县的牧民,在广东一家企业务工已有两年。现在,他们瞄准电商这一经商模式,计划攒够钱回乡开一个电商运营点,把牦牛肉、羊肉、杏干等家乡优质土特产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出去,帮助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