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四个维度”绘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战图”
2020-06-21 11:13: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韦竹立  
1
听新闻

决战决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写实乡村振兴“前半篇文章”,应强化党建引领,从抓牢思想理论武装、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强化组织促乡村振兴和强化人才建设四个维度绘好“作战图”。

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在思想建设抓牢“理论武装要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不松懈,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探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让党的新理论、新思想融入到每一个党员的思想骨髓,不断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基层探索实施“镇(乡)、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大走访工作机制,通过走访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感党恩、跟党走。依托“学习大课堂、院坝大课堂、田间大课堂”等,开展党支部学习、农民思想大教育,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强化系统性培养和教育机制,加大从产业能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

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为扶贫体系完善“衔接链条做好政策衔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制定过渡期政策,对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完善提升相关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对现有帮扶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和防止发生新的贫困。完善制度体系,合理引导资源转移,适应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形势转变,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强化的扶贫政策,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积极将产业扶贫机制、资金、资源、人才等引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整合资金政策,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加大对脱贫攻坚、公共事业发展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资金整合规模合力效益,确保资金投入与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相匹配。健全扶贫产业发展用地、环保,信贷等配套政策,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等多元化乡村产业形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立预警机制,防止返贫。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动态监测,设立防贫“预警下限”和“保障上限”,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从培训教育、就业创业、医疗、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不断深化教育培训 ,为组织振兴配强“红色引擎强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要求的基础上,依托乡镇党校、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示范村等载体开展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让农村党员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践行者。强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制度化措施突出党在农村的政治引领作用,规范完善农村党的阵地软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让村级党组织在外观上更具有“地标性”;突出党组织在村“两委”议事决策规程中的主导地位,结合“四议两公开”嵌入党组织把关、审查前置等措施,牢牢把握村内重大事项决策的主动权,让党的领导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村级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强化农村工作本领,提升服务群众本领,以实绩推进党群关系深度融合,提高农村党员使命意识,融入群众,密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群众“土话”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带头不折不扣执行好惠民政策。结合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好村民就医、教育、养老等突出问题,让农村党员自觉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谋划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不断聚焦一线实绩,为人才建设激活“内生动力用人导向要向基层倾斜,强化重基层和实干用人导向,凭实绩用干部。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注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等社会治理最前沿精准识人用人。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按照“精简会议、提高效率、厉行节约”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广泛应用视频、网络会议,减少会议及文件,降低行政成本,精简会议表格,提高行政效率。用好容纠错机制,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开展督查检查,建立督查沟通机制,不拿留“痕”不留“痕”作为考核工作依据,充分考虑基层干部实际,注重人文关怀,使干部在思想上解除束缚,在行动上放开手脚。选树先进典型。强化新闻媒体报道,做好正向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工作氛围,激活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作者:韦竹立)

标签:
责编:孔婧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