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有自我约束的自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律成为常态。6月11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预算。大多数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在连年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不少部门降幅超过50%。
“紧日子”就是“紧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这并非特殊时期对冲经济发展压力的“应急”措施,而是各级政府与广大党员干部强筋壮骨的规定动作。“三公”经费从2010年到2018年八连降,2019年预算又降,今年还降,“持续瘦身”背后是为了更好地让利于民、让利于企。收官之年,大规模地减税降费与预算压缩就是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场考验,对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作风的一次检验。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看真本事。科学、合理、有效地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
“紧日子”让钱花得更节约,铲除公款浪费和腐败土壤。所谓“三公”经费,即公务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三个方面,每一项都和政府日常运转,干部平时工作密切相关。一些干部滑向腐败深渊,很多都是被“私利”绊住了脚,总想着从“公碗”捞点油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用制度和纪律扎紧防腐拒变的“防火墙”,压减“三公”经费预算就是一种有效手段。受全球疫情影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自我减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政府带头“紧日子”就是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紧日子”让钱花得更明白,不断擦亮群众监督的探头。中央政府带头“晒预算”“亮账本”,就是让习惯变自然,纪律成自觉,正确对待来自组织、来自社会、来自群众的监督,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教育部“‘励耕计划’教育助学项目”,生态环境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今年部门公开的项目数量为83个,相较去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每一项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通过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不仅是把账算清楚,更要群众帮忙管明白,更好体现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履职情况,增强部门预算透明度,积极引导和促进公众对政府“花钱”进行监督。
“紧日子”让钱花得更有效,锤炼党员干部过硬本领。今年1月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5%,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7%。另一方面,要实现“六保”“六稳”、利民惠企又离不开资金鼎力支持。面对巨大的收支压力,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对干部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凸显实绩导向。一方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让每一分投入实现百分产出,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实起来”,行动上“沉下去”,用“店小二”精神做好“保姆式”贴心服务。另一方面,对照公布的今年预算支出安排,尤其是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大力提质增效,抓好教育、环保、医疗等民生工作落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时刻都不能丢、不能忘。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并非忆苦思甜,而是要将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坚持下去、落实到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努力建设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公开透明的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金羊网文/曾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