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塔城市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肉牛产业园,22岁的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村民布列木汗·合孜尔罕正在参加培训,学习安格斯牛饲养和配种改良的技术。
“想养牛致富光会喂草不行,还要掌握更多的科学养牛技术。”去年,布列木汗养的3头牛经过配种改良,生产的3头安格斯公牛犊比养殖当地土牛每头多收入2000多元。今年布列木汗想继续参与品种改良。
塔城地区素有新疆“粮仓、肉库、油缸”之称,域内有天然草场1亿多亩,牲畜最高饲养量近700万头,肉牛存栏量近300万头。为巩固脱好贫成果,当地通过引进企业,在品种改良、科学养殖等环节发力,做强牛产业,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数据显示,2019年该区农牧民纯收入为16875元,增长803元。
2018年9月,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落户自治区级贫困村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目前已建成占地1.1万亩的现代化肉牛养殖产业园,到年底存栏量可达5万头。“当地牛品种经济效益不高,繁殖效率低,加上养殖技术不科学等因素制约了牛产业发展壮大。”该公司首席科学家曹晖说。
因此,该公司在恰夏镇肉牛产业园开设了肉牛养殖职业农民培训技术中心,肉牛产业工程技术中心,良种母牛培育选配场等功能场所,加快良种牛繁育和推广。
“企业园区养殖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更重要是要让牧民参与进来。”恰夏镇党委书记张鹏说,通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将当地牧民的母牛进行集中托养,每头牛一年分红1500元,持续5年。对于家里有一定规模草场的养牛户,可通过代牧公司一定数量的牛来获得收益,代牧一头牛一个月可获得80元收益,代牧期为6个月左右。同时,对当地符合条件的母牛进行免费配种改良,生产的小公牛犊由公司高于市场10%的价格回收,不断提高农牧民参与良种牛养殖的积极性,提升养牛效益。(经济日报记者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