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数据。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气的数据,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彰显出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进一步鼓舞起全社会的信心和干劲。
放在国际坐标中,更能理解3.2%的增长着实难能可贵,由负转正着实来之不易。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进一步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一些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国在二季度达到超预期的正向增速。越是经历巨大冲击,越是能检验成色、底色,越是能看见深层优势、发展后劲。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严重冲击,这一事实胜过千言万语,足以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足以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都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都大幅收窄……从趋势看,二季度各项指标均呈现出边际改善,为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经济复苏创造必要条件。疫情防控期间,从财税支持到金融支持,从发放消费券到托住中小企业,一系列宏观政策密集出台,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必要支撑。由此可见,由负转正不是自然发生的,这背后是制度优势在发挥作用,充分说明党中央具有驾驭中国经济的高超本领,能够领导中国战胜风险挑战、实现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既要看总量数据,也要看结构数据;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新变化。疫情防控期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的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赋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到来,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新动能的生长。反映在统计数据中,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新业态涌现、新动能澎湃,不仅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动力,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能。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存在二季度的边际改善,但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所以说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从横截面看,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从外部环境看,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从就业形势看,稳企业、保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这些都说明,我们要在宏观上、战略上保持乐观、增强信心,同时在微观上、战术上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阵以待。这就需要继续用好宏观政策工具,既要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根据下半年形势发展灵活调整政策。从更深层次来看,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回顾历史,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的。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把我国完善的产业体系、超大的市场规模、庞大的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潜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李 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