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
2020-07-29 11:31: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1
听新闻

社区是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这关键的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正是“中国之治”这一“合抱之木”中至关重要的“毫末”。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到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站在新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地应对社会治理中纷繁复杂的挑战,必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好“基层之治”对于“中国之治”的作用,以“基层之治”为重要着力点,筑牢“中国之治”新格局。

以基层“政治”夯实“中国之治”共商基础。创新和提升基层治理,要善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以及组织优势等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发展优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以及效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筑牢党的政治建设根基。基层党组织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加强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等作用,以党员干部的“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基层治理大方向“不走偏”。要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始终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及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做好党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担当、时代担当以及责任担当;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全覆盖,以全面“政治”过硬夯实社会治理共商基础。

以基层“法治”稳固“中国之治”共建屏障。法治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主要标志,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以法治保障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总要求,现阶段基层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多成效。法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法治工作力量,以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助力基层干部及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及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强化法治监督,为社会治理共建格局创造一个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以及优质的服务环境。制度建设规范化是基层法治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动法律制度与村规民约等其他社会规范的相互衔接以及互补互动,实现基层多元规范共治;要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厘清基层治理各类主体法定职责、明晰各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要培育和锻造一支基层法治人才队伍,集聚优质法律人才,着力强化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以全面“法治”过硬稳固社会治理共建屏障。

以基层“德治”丰盈“中国之治”共管内里。德治是社会现代化的灵魂和根基,要切实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预防和减少基层社会矛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中,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让群众在参与道德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向上向善,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社会好风气。法治是“刚”,德治是“柔”,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模范典型引领,引导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大力弘扬孝道、仁爱、家国等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社会治理新能量,以传统文化的熏陶激活人民群众内心的道德基因。要以新时代好家风正党风、带民风、促社风,进一步弘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传统家教文化,传递家庭美德、规范日常行为,形成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围。要更加注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为基层群众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德治的“弹性”和“柔性”机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公民整体素质,以全面“德治”过硬丰盈“中国之治”共管内里。(作者:杨晓昱)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