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强军路上,丹心铁骨终不改
2020-07-30 11:14:00  来源:光明网  
1
听新闻

【亲历者说】

强军路上,丹心铁骨终不改

——听五位军人讲述奋斗报国的故事

编者按:

从革命战争到建立新中国,从屯垦戍边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深化军队改革、开启新时代强军之路,中国军人以赤胆忠心、崇高信仰筑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军魂。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光明智库聚焦“奋斗强军”主题,邀请五位经历过不同年代的军人讲述奋斗经历,并请专家分析点评,以此致敬人民军队从筚路蓝缕到铸就辉煌的壮阔历程。

抗美援朝老兵朱再保:“只要腿能走、眼不瞎,我就要干到底”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作为曾经参战的老兵,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2月,我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团的一员,准备入朝作战。这一年我23岁,还是“炮兵盲”的我接受了8个月近乎夜以继日的集中训练,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51年11月,我跟随16军入朝作战,任16军47师炮兵团侦察班长。1953年,我所在的炮兵团奉命参加7月13日晚9时发起的金城战役。总指挥部决定由我带领侦察与通信5人小队组成前进观察所,支援步兵24军47师某团3营。该营有1800多人,是正常步兵编制的3倍。实际上,该营是用身体蹚地雷的尖兵营,要为战役第二梯队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那夜,大雨倾盆。敌人阵地前500米内布满了地雷,3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冲向雷区,用生命蹚出一条血路,占领了敌人前沿阵地,保证数万大军安全挺进。最后,全营大部分战士牺牲了,只剩下30多人。这悲壮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当时就下定决心:只要自己活着,就要对得起长眠于此的战友们!

7月14日清晨,我正忙于向指挥部报告前方战况,与后续步兵指挥员协调工作。一位战友发现我右腿膝盖负伤了,我这才感觉疼痛难忍,无法行走。战争紧要关头,换人来不及,我绝不能撤!简单处理完伤口后,两个步兵轮流背着我,后来又找到工具抬着我,坚持战斗了15天。其间,我的伤口化脓,身体发烧,右腿肿得像小水桶似的,但我始终没有下火线。

7月16日,党支部批准我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我激动地说:保证用鲜血和生命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我说到做到,在其后的战役中,我发现并消灭一个敌炮兵营阵地、一处坦克集结地、一个暗碉堡群。战后,炮兵团政治处向朝鲜劳动党中央申请,授予我“民族独立勋章”。

1958年4月,我随志愿军凯旋回国。随后的时间里,我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投入生态保护事业中,创办了湖南省首家环保民间组织——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捐植“生命源林”近7000亩,累计植树100万株,还发动中小学生参与“绿色扶贫”,仅2018年至2019年就扶持岳阳县黄沙街村民种植茶林3600多亩,年产值2500万元。

2019年,我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这是对我的莫大激励。作为一个老兵,只要腿能走、眼不瞎,我就要干到底,为祖国事业、人民福祉奉献余生。

第一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兵侯易:屯垦戍边,峥嵘岁月难磨灭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我今年92岁了,这首诗始终刻在我记忆深处,每次想起,总会心潮起伏。

1949年9月,21岁的我从甘肃酒泉师范学院被特招入伍,成为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的一名士兵。同年10月,部队向西开拔,进驻南疆腹地阿克苏。为了巩固国防,解决军粮问题,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将军命令战士,发扬南泥湾精神,在茫茫戈壁上铸剑为犁、屯垦戍边。

那时候,大家每人分到一块荒地,每天在地里劳作十几个小时。每当到了饭点,肚子饿了,我就把随身带着的馍馍掰成两三块,放在前面还未开垦的土地上,等挖到它们跟前时再吃,以激励自己多开荒。在机械缺乏的年代,“坎土曼”(一种铁制农具)是垦荒的唯一工具。开荒的地方都是盐碱滩,坎土曼被用得卷刃了,就用石头砸平、磨快,继续用。一天下来,大家手上都起了泡,磨破后钻心地痛。每到夏天,新疆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烈日下劳作会晒脱皮,感染后血肉溃烂;冬天的棉衣露着棉絮,几乎找不到一件完好的军衣。就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开垦出万亩良田,在戈壁滩上种出了小麦,不仅实现粮食自足,还运往内地。

1954年10月7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命令,我们部队10.5万名官兵连同7万多名家属集体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初创,要开垦更多荒地,问题也接踵而至。冬天口粮不足,我们就吃一口雪,吃一口炒小麦;没有地方住,就在地上挖坑砌石,搭上芦苇,做成地窝子。全军上下披星戴月、挑粪犁地、拉石运土,最终3个月吃上了蔬菜,半年种出了瓜果,秋收之后,粮食够吃半年。

当时的新疆,没有任何工业。三四年里,我们没领过一分钱军饷、一套军服,硬是把节约出的钱捐给当地政府,建设了新疆第一批大型企业。

如今,我的战友们大多已作古。正是因为有了第一代兵团人的牺牲奉献,才有了今日繁荣的家园。“八一”建军节将至,我想借此纪念曾与我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也为这片热土、为祖国日益昌盛而祝福。

海军海口舰舰长范海:在海口舰见证海军驱逐舰大发展大跨越

2019年7月,我被任命为海口舰舰长,距毕业被分配到海口舰任副航海长那年,正好15年。

毕业那年,学员队队长宣布我被分配到海口舰,那时的激动至今难忘。海口舰被誉为“中华神盾”,是当时中国唯一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一型导弹驱逐舰。在它身上,人民海军首次为水面舰艇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准垂直发射系统,其他各型装备也均采用最新技术,信息化、国产化程度最高。

15年后,我成长为一名水面舰艇指挥军官,回到海口舰就任舰长。此时的海口舰,已经出色完成3批次亚丁湾护航任务、失联客机搜救以及战备演训、海上维权、海上联演等30多项重大任务,先后出访11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人民海军史上的多个第一,被海军授予“护航先锋舰”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

与15年前相比,它仍是人民海军的明星战舰,但装备先进已不再是它受人瞩目的重要原因。

海口舰的后续改进舰型昆明舰、银川舰等,不仅在各项装备性能上实现全面超越、在作战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服役数量也成倍增多。更有南昌舰等万吨级驱逐舰陆续入列,装备中国海军最新型警戒探测雷达和反潜、对空防御、对海攻击武器,在侦察预警、联合指挥、体系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等方面都有跨代际的突破式提升。如今的人民海军,不仅各型新型驱护舰“下饺子”般入列服役,更有国产航母下水,歼-15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新型战斗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整建制改装,新型导弹、鱼雷实现战斗部署,各种主战装备均实现历史性飞跃。

15年来,我们的使命任务更加多样。以前,到南沙海域执行任务已经可以算远航了;现在,在南海海域战巡值班已成常态,定期参加舰艇编队出岛链远海训练,护航、联演、出访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越发频繁,航迹遍布4大洲3大洋。

15年来,组训理念越发贴近实战。我们从单舰科目训练到编队合同导弹攻击、联合搜攻潜、防空抗导等训练,再到与不同兵种、军种的体系对抗训练,已经形成了依托战区的联合作战体系,练联合侦察预警、练联合指挥控制、练联合攻防作战的练兵模式。

15年来,官兵整体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我刚毕业时,海口舰士兵学历以高中为主;现在,大学生士兵已经成为主流,仅2020年接收的几十名新兵中,大学生比例就占80%以上,知识结构、眼界视野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海口舰的发展,折射了人民海军驱逐舰部队的巨大跨越。相信海口舰在未来一定能乘风破浪,继续见证人民海军的更大辉煌!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胸外科护士长、200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获得者赵孝英:“只要祖国需要,我随叫随到!”

抗震救灾、阻击埃博拉病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我参加过不少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在2016年的军改大考中脱下了军装,但是退伍不褪色,我依然选择留在军营。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随陆军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四川德阳,那是我从军后首次参加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

当时供水供电紧张,我们就靠自己背来的生理盐水、高压消毒锅备战平时医院5倍量的手术。还记得在汉旺镇小学,有个11岁的小孩躺在手术台上时还在不停地找妈妈。为了顺利注射麻药,我们狠着心按住他,混乱之中,不知哪位医生把手放在了孩子嘴边。咬住手掌的孩子勉强止住了叫喊,而这位医生带着满手咬痕,继续开展治疗。

从5月14日晚9点到第二天早6点,11台大型四肢损伤手术持续进行。刚结束手术,一位医生就累得缩在墙根睡着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只要有任务,必请战去前线。

2014年国庆节,我刚回到山东老家就接到命令,随队前往利比里亚执行援非抗埃任务。作为第一批到达利比里亚的国际救援力量,我担任接触病人最多的留观组副护士长。每天进入“红区”,经常顾不上“‘红区’停留不超过一小时”的时限,连续忙碌两三个小时。

回国前一天,“红区”门窗、水管损坏,我主动请缨带工人深入“红区”进行修理。当时,第二脱衣室的含氯消毒剂水管失灵,氯气刺激得我们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及时联系监控室关总闸、协助工人按程序脱掉防护服,先行撤回“绿区”。我将第二脱衣室收拾好后才最后离开。

2020年,战疫冲锋号再度吹响,已脱下军装4年的我再次请战,担任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护士长。

2月18日下午,值班医生接到电话,得知由于ICU床位已满,病区马上要收治一名心肺复苏后带有气管插管、血液透析管,病情极不稳定的患者。晚上8点多,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我和同事们用40多分钟的紧张抢救,死守患者生命关口。两小时后,病情突然反复,再次进行抢救,等安顿好患者,已过深夜12点。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我很荣幸地受到总书记视频接见,聆听重要指示。回忆过往的艰难,我从未退缩,更为这身戎装感到骄傲。只要祖国需要,我随叫随到!

陆军某旅三营政治教导员王金龙:与“大功三连”共成长、齐奋进

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2008年5月即将报高考志愿时,汶川发生地震,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奔向灾区。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把志愿填成了某军校。

2013年,我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野战部队,得知所在部队三营有一个全军闻名的“大功三连”,便在个人分配意愿栏中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大功三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大功三连”,战争年代曾4次荣立大功,和平建设时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5次、二等功18次,近年来,接连被授予“时代楷模”“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是一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的英雄连队。

初到连队,全连官兵昂扬的精神面貌令我震撼。在这样的感召下,我也很快加入了学习队列。

那时部队正经历改制换装,由传统步兵向合成精兵转型。面对装备新、缺骨干的现实,我主动请缨担任专业教练员。塞北的寒冬滴水成冰,步战车冰冷刺骨,手一碰外壳就会粘上。我一头钻进步战车,鼓捣部件、摸索线路,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手冻僵了、脚冻麻了,依然咬牙坚持。白天参加正常训练,晚上熄灯后就加班充电,同时完成营队新闻报道,担任解说员等各项任务。

2015年3月,组织将我从排长岗位调整为“大功三连”指导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我坚持做到训练考核站在前、险难任务冲在前、知兵爱兵靠上前,与战友们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务。2017年,习近平主席签署命令,授予“大功三连”“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荣誉称号。今年,我从“大功三连”指导员的岗位被越职调整为三营政治教导员。沐浴在改革强军的春风中,奋进在铸就辉煌的新时代,我们唯有努力奋斗,才能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刘小兵、章文、李晓、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胡铮、侯融、左胜男、张英姿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30日07版)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