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任 鹏、曹继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付 婷
“自来水水流太小了。”“冬天的时候,热水器都用不了。”“一开空调就跳闸。”……管线老化给生活带来的一系列不便一直困扰着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的2000多户居民。今年,随着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这里的居民在8月底前都能喝到干净水、健康水。
枫泾古镇内的供水管线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铁管为主,距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使用,管材严重老化,“跑”“冒”“滴”“漏”“水质浑浊”,由水引发的各种问题随之而来。自2018年起,枫泾镇陆续启动了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除了对供水管网进行系统替换,还增设了水质监测点、智能化远程水表等新装备,居民用水有了新保障。
枫泾古镇的居民杨吉荣是供水管网改造最早的受益人。家里供水管网改造前,时常出现自来水出水小、热水器打不着的现象,给他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随着改造的完成,“堵心事”解决了。“现在很好,日子舒坦多了。”他说。
金山区抓住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契机,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从人居环境提升角度入手,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今年以来,金山区随着“创城”工作和“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建立了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推出了89项民生实事项目,切实解决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
“文明城区创建,到底给我们金山百姓带来了什么?在我们检查过程中,听到市民谈论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创城,让环境更美了,交通更顺畅了,办事更方便了。”金山区创城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黄美娟说。
“清爽多了,菜场里里外外干净整洁,周边车辆停放有序,占道堆物、跨门经营等现象也消失了,现在的菜市场逛起来很舒心!”提起蒙山路市场的变化,家住附近的王阿姨赞不绝口,“以前车多人多店多摊多,菜场门前全是流动摊贩,里面小市场,外面大市场,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放,交通拥堵,到处乱糟糟,吵吵闹闹,每次来买菜,我是一分钟都不想多待”。
“蒙山路菜场经过改造升级后,里面环境整洁舒畅,还有空调吹,周边乱设摊的地方现在改造成了停车位,开车来买菜也不愁没地方停车了,可以说现在买菜也是一种享受。”现在,王阿姨买菜一点都不着急。
在朱泾镇秀州街健康路路口处,此前围墙旁堆积了十多年的废旧物品、僵尸车等已被清理一空,还铺设了崭新的人行步道和绿植,周边村居民纷纷赞叹环境变好了。
在金山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城市铸魂,提升全体村居民素质,实现城市气质的“内外兼修”。
车辆停放有序、机动车文明礼让、交通通行顺畅……漫步街头,平安畅通的交通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交通环境大变样,出行更加便捷,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家的生活也更舒适。
“闯红灯的少了,我们志愿者举劝导旗子的次数也少了。斑马线、停止线比以前更加清楚了,过马路更安全了。”交通志愿者小刘对记者说,随着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民的自觉性逐渐提高,除了行人注重遵守交通规则外,机动车文明礼让的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山人,市民张先生对此感触很深:“文明城区创建以来,看得见的变化太多了。最明显的就是车辆加塞插队、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等现象明显减少了,私家车遇到行人过斑马线绝大多数会礼让,开‘斗气车’的少多了,这样的变化非常不容易,也让我们觉得只要上路就能有个好心情。”
在乡村,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在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基层自治能力的提高。
比如朱泾镇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不仅让农村外表变美,而且更加注重培育“心里美”,营造村民自治氛围,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美化宅前屋后,保持庭院、村埭整洁。漕泾镇水库村在全镇率先实现自然村落全村域干湿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水乡生态的综合升级,2019年被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截至今年8月,金山区共开展创城志愿服务27万人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分中心11个、文明实践站234个、文明实践点55个,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分钟志愿服务圈”,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