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穆迪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为何?
2020-09-08 12: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更新其全球宏观展望报告,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上调至1.9%,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

惠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亦陆续发布报告,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前景。

专家表示,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既与中国经济自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来的超预期表现有关,更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增长

穆迪在最新的《全球宏观展望报告》中表示,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上调至1.9%,中国也成为穆迪上调2020年增长预期的唯一经济体。

穆迪更新中国经济预期目标,并非毫无依据。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二季度中国经济迅速实现了“V”形反转,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反弹。

不仅是穆迪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多个国际权威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增长。

惠誉将中国全年GDP增长预期由原来的1.2%上调至2.7%;世界银行在7月底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中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速会放缓至1.6%,但相比于世界其他大国的“负增长”,这个成绩已经十分亮眼;IMF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此外,全球企业界人士也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全球首席财务官委员会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调查显示,全球首席财务官对中国经济的展望比对美国经济的展望更为乐观。这是该调查历史上首次有大量高管对中国经济持更乐观的态度。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近日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相当稳固的V形复苏,“(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刺激措施,预计这些措施将使明年的经济呈现进一步恢复势头”。

“穆迪和其他权威机构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与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超预期密切相关。”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从二季度以来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内需潜能持续释放,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上半年,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精准到位,复工复产进展顺利,为全年经济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中国经济本身看,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央也有着丰富的宏观经济调控经验,调控措施精准,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动能足潜力大

近段时间以来,华熙LIVE·五棵松的客流量明显大了很多,不少餐厅经常瞬间客满,来得晚只能排队等号。

凭借着这两年来颇高的人气,华熙LIVE·五棵松已经成为北京西部夜间经济繁荣的标志性场所。华熙LIVE·五棵松的火爆,是北京夜间经济恢复繁荣的一个缩影。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稳定状态,居民被抑制的消费热情开始释放,夜间经济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夜间经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更是中国经济活力的彰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中国经济表现超预期,表明中国经济找到了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的办法,也表明经济运行潜力巨大、韧性十足、动力强劲。

从经济活力上看,上半年企业利润下滑较多,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但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深化简政放权,鼓励创业创新,最大程度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企业主动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生产营销方式,避免了规模性破产倒闭,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彰显了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强大韧性。

从发展动力上看,虽然上半年生产与消费大幅度下降,但居民支付和购物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线上消费蓬勃发展,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快速扩张。此外,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应急储备等领域不足,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发展潜力上看,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抓好政策落地落实见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8月31日公布的PMI数据显示,8月份三大采购经理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景气持续恢复向好。

“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救助和对冲政策效力进一步释放,全年经济有条件实现正增长。但也要看到,复苏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势头尚需巩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许伟表示。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许伟建议,当前要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六稳”“六保”政策落实力度。突出精准性,加强对生活服务、中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重点薄弱环节的支持,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同时,顺应发展阶段转换、百年大变局、数字化转型加速三大趋势性变革,加大结构调整、动能培育和效率提升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复苏后劲。

“稳住上亿市场主体是保障就业和民生的关键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当前,要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切实做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引导帮扶企业通过技改、重组等方式实现升级转型。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宁吉喆还建议,要抓住我国内需潜力大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以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标签:中国经济;穆迪;疫情防控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