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运动会的场地,办完以后要考虑怎么利用。解决了场地,还要解决体育运动的机制、措施、办法……”
9月22日下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针对“场地设施少”的痛点,提出了形式多样的场馆改造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听得仔细。他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日子越过越美,健身愈发“高频”。近年来,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城市乡村、黄发垂髫,一道道跃动的“风景线”展现着蓬勃朝气,映照着美好生活。“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如今,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无数人开启了美好生活的一扇门。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又该如何看待全民健身?
要进一步深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面向“十四五”,全民健身意义非凡,承载着更多期待,事关人民健康水平,事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教育、文化、养老等直接相关。尤其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为健康领域带来一场深刻变革。“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无不对全民健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学研判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进一步强化对发力点、着力点的把握。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何为重点、关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即是其一。应该看到,当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场地设施供给无法匹配群众高涨的健身运动需求,堪称最明显的一块短板。正因此,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保障、夯实基础。
一方面,要在“近”上下更细功夫。全民健身,重在全民,重在便民,应该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满足需求,就要靠近再靠近,重点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让健身场地设施“触手可及”。在城乡社区,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该激活的要激活,老旧小区能改造的要改好;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场等,规划建设要进一步贴近社区、方便可达,把这个民生实事细而又细做好。
另一方面,要在“活”上做更大文章。新则活,旧则板。今后一段时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或将承受更大压力。只有深化改革创新,敢于施非常之举,才能收获非常之效。对此,有必要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环境,简化健身设施建设审批,吸引、鼓励更多资本进入该领域,推进“互联网+健身”……措施更活、力量更多、形式更多样,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钟南山院士有言,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健康,是奔跑追梦的必要前提。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才能筑牢健康中国的根基,引领群众以强健体魄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