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这就是今天美国的“制裁外交”思维。
大西洋月刊统计,截至2019年5月3日,美国有7967项制裁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据吉布森、邓恩和克鲁特律师事务所统计,2017至2019年,美国政府对外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超过3200项。这么多制裁,是为了维护人道主义?公平正义?还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不得不”承担的国际责任?恐怕恰好相反。
美国“制裁外交”,本质就是唯我独尊的“霸凌外交”。
10月8日,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将伊朗18家主要银行列入了黑名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坚持其长期对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国的制裁,在这些国家酿造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期间,美国不顾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13个国家的反对,单方面宣布对 27个支持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武器项目的相关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作为已经退出《伊核协议》的国家,美国完全不讲法理,更不尊重联合国多边机构,独行着其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傲慢。
这还不是美国“制裁外交”最荒谬的闹剧。2020年9月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冻结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法本苏达等在美国的金融资产,并禁止美国人与其合作。美国这一制裁的原因是,由于国际刑事法院仍在调查美国军事和情报人员在阿富汗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惯于指责其他国家“违反国际法、侵犯人权”的美国,在自己因相关罪名被调查时,反手祭出了制裁大棒。
近日,美国又把制裁目标瞄准了中国的蚂蚁集团和腾讯公司。同时,另一风靡全球、美国月活用户1亿的软件命运仍然悬而未决。2020年8月,美国领导人以行政命令的力量禁止TikTok在美运营,理由是TikTok威胁“国家安全”,却没有提供任何中方“获取TikTok用户数据”的证据。从法国的阿尔斯通事件,日本的东芝事件,到中国的中兴、华为事件,不难看出今天美国外交的海盗逻辑:什么东西好,我就抢劫什么,“制裁”只不过是劫掠的工具。
就连对盟友,美国也毫不手软。7月15日,蓬佩奥称,美国将对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合作建设的“北溪2号”项目和“土耳其溪”二线工程项目所有参与方实施制裁。此举遭到了欧盟24国代表抗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美国毫不掩饰地追求制裁就一个目标:有能力和权利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为所欲为。
外交舞台本应是各国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地方,如今却成了美国频繁耍弄胁迫、谎言和制裁伎俩的秀场。制裁手段本应用于追求和平与正义,却被美国滥用成了搞霸凌、搞例外、搞双标的工具。大国实力本意味着更多的国际责任,却被美国当成了任性搅局的“资本”。但是,美国不在乎多数国家的反对或道义良心的谴责。只要我是老大,我的锤子想怎么敲就怎么敲。
如此挥舞制裁大棒,就不怕一不小心砸自己脚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