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FAST完成了从落成到正式开放运行的重要阶段。未来,FAST将开展更多巡天任务,为探索宇宙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超级工程闪耀“十三五”》10月18日推出《中国天眼,凝望苍穹》。
“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平塘县克度镇深山的一处“大窝凼”,从山顶向下看,就像一口“大锅”,其口径达到500米;球状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
FAST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的设想,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建成之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总经理张蜀新充满期待。张蜀新说:“这个望远镜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样一个望远镜是给中国的天文学家们提供一个新发现的机遇,我很期待能够在望远镜上做出一流的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遗憾地是,在FAST落成前10天,为其倾注一生心血的南仁东因病逝世。FAST的表现没有让南仁东失望。2017年10月,它首次发现了2颗脉冲星。
2颗脉冲星,它们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仅经过一年的调试,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它的调试进展非常快,超过了在国际同类大型设备的一般进度,而且它开始了中国天文学者或者世界天文学者但是利用中国的原创的设备系统做出天文发现的这样一个新的时代。”
2018年4月28日,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毫秒脉冲星是每秒自转上百次的脉冲星,李菂表示,稳定的毫秒脉冲星是低频引力波探针,是观测超大质量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最有效的方法。李菂说:“100颗普通脉冲心率大概有一颗是毫秒的转动快的又是稳定的脉冲,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做高精度计时实验的时钟,所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FAST进一步的巡天,以发现作为开始更多地找到这样非常有价值的稳定时钟,提高国际脉冲星阵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投入运行后,FAST未来将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截至2020年3月,FAST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今年4月,FAST正式开启地外文明搜索,寻找来自宇宙深处高智慧生命的信号。李菂表示,未来3-5年,FAST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李菂表示:“大的方向会在脉冲星搜索、脉冲星计时、银河系气体、星系巡天,以及新前沿科学,特别是这些射电展线源,尤其是所谓的快速射电暴,因为这是最近十年来射电天文最重要的热点。从今年开始,就是验收结束后就可以开始‘巡天’,也就是系统的科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