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胶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看牡丹盛开,寄托无尽追思。
孙启烈,是胶莱镇孙家大高村一个普普通通的身边人。按照往年的习惯,今天他要前往胶州市烈士陵园完成两个心愿。一个是祭奠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一个是看看他的哀思寄托处——小小牡丹园。
在胶州市烈士陵园,1500多位革命烈士的墓葬和爱国之魂长眠于此,孙启烈的父亲——抗美援朝牺牲烈士,孙凌云的遗照、遗物就陈列在这里。
烈士孙凌云
孙凌云,1921年1月出生,1947年3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6师政治部书记。1951年10月随团从沈阳出发赴朝慰问伤病员,21日,经过朝鲜阳德附近大桥时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遗骨葬在距阳德东北约五、六公里的温泉附近。
父亲牺牲那年,孙启烈年仅八岁,在上小学取名时,爷爷未加思索地说:“就叫启烈吧,一辈子记着你爹是个革命烈士。”当年,母亲三十岁,没有选择改嫁,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残缺家庭里,含辛茹苦,熬过了青春年华,度过了晚年岁月。于2013年年末,带着眷恋,带着遗憾追寻丈夫而去。根据母亲生前的遗愿,孙启烈在安葬母亲时,置办了两口棺材,用父亲的遗物代替尸骨,将父亲、母亲合葬在一处。圆了父母生前别离、死后重聚的梦想。
提到他的小小牡丹园,还要从孙启烈当初找寻父亲的姓名说起。“我娘说, ‘你爹,还有他的领导,他的首长,他们的名字都在那面烈士墙上,你去那里栽上几棵牡丹。’现在生活好了,革命成功了,他也不能吃也不能喝,咱去表示表示心意,也是孝意。”孙启烈这样说道。孙家祖上就喜欢牡丹,家里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牡丹,全家人都对牡丹怀有特殊的感情。
每一朵牡丹盛开,寄托的都是款款的深情,孙启烈要祭奠不仅仅是他的父亲,还有父亲的首长、战友、以及所有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辈。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身在异域,魂归故乡,英烈之风,人天共仰,像孙凌云这样伟大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生命,正像这盛情绽放的牡丹花一样,繁荣似锦,延续生者之魂。
(编辑:鲍宇雁 实习编辑:侯佳璇 本文据胶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视频、文字材料整理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