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波疫情,似乎正在临近!
10月28日,法国宣布将于10月30日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政策,至少持续至12月1日。同一天,德国宣布,将从11月2日起至11月底在德国全境实施包括关闭大部分公共设施、餐饮娱乐场所以及限制个人出游等在内的多项措施。对此,德媒称之为“事实上的封城”。
张伯礼院士不久前作出判断:“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眼下,境外疫情大流行正在加速,国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这让很多人重新提高了警惕。
怎么看?无须过度恐慌。一来,第二波疫情并非“事发突然”。事实上,国内外专家已一再强调了其发生的风险性。二来,我们早已“武装”起来。与疫情对决大半年来,各地各部门已积累丰富经验,公众防护意识和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此外检测能力提升,疫苗加快研发,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更为充分——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当然,平常心绝不等于掉以轻心。要看到,我们仍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意味着,疫情防控始终是第一位的,必须始终绷紧这根弦,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要看到,秋冬季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形成叠加风险,再加上新冠病毒不断变异,防控难度不降反增,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何一项比赛,赛程越长,越考验韧劲、耐力。近段时间,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公众的思想或许有所松懈。基于此,我们更要从内心深处“拉响警报”,更要时刻高度警醒、警觉,更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怎么干?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备”。有备则无患。围绕秋冬季这一高风险期,各地各部门务必做好人力、物资、组织协调等各方面充分准备。尤其要狠抓组织领导,确保每一方面、每个环节、每一网格都有人管、管到位。二为“固”。祸患常积于忽微。细微之处体现治理水平,毫末之间影响工作成败。所谓“固”,就是要全面梳理排查薄弱环节,堵塞工作漏洞,尽快找准、补上每一个“针尖大的窟窿”;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更加严格缜密地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及重大公共活动疫情防控等工作,因时因势、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三为“实”。“实”指向作风,各地各部门要驰而不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以细之更细、实而又实的好作风,把疫情防控网络扎得更牢、织得更密。
此外,对个人来说,自觉加强自我防护依然是最佳的应变之举。正如专家提醒,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坚持。只要每一个个体保持“防护模式”,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实践早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面对全球第二波疫情,把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从容应对、万夫一力,我们必然能再战再胜、履险如夷!
(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