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上抗疫诗歌备受关注
“这是特殊的春天里时代精神的高扬”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星星》诗刊每天都会收到由不同渠道投稿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诗歌。”“中国诗歌网流量暴增,每天上百万人次浏览,最高每天数千乃至上万首诗歌发表,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抗疫诗歌以“井喷”之势迅猛涌现。
11月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并将于11月7日在重庆闭幕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上,诗歌与疫情成为诗人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认为,抗疫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发生初期,诗歌主要反映的是恐惧、抑郁和疾病引发的痛感;第二阶段,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诗歌主要是热情的歌颂,也有了更多深刻的反思。
抗疫诗歌作为一种全民的、自发的创作行为,是诗人与时代共呼吸、同患难的表现,反映了他们的情怀与反思,留下了时代的回响。
聚焦个人:描画内心的感动与疼痛
“黑暗依然在扩散/但我坚信,一切的美/当元宵节的月亮升起/都将圆满,都将被点亮。”今年2月,甘肃驰援武汉的护士龙巧玲,在失眠中写下了《请不要打扰》《元宵夜》《日常》等一组诗。当这组《方舱医院护士的诗》在网上流传时,无数人为之动容。
“一种信念和意志催促我去写,因为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龙巧玲说,“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他们。我已不在乎我写的是不是诗歌,只要这些文字能把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人留在这世上,让生命在世界上留下一道光芒。”
“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就是善良,诗人也是关注人们内心的,诗人是离人类内心最近的人。”湖北诗人阎志说,诗人以特有的善良和共情之心,聚焦个人在疫情中、疫后处境中的悲欣交集,描画每个人内心的感动与疼痛,这样的诗歌更真切,更容易动人心弦。
疫情期间,无数诗歌表达了诗人们悲天悯人的情怀。沈苇的《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传递出无数国人心中最柔软的心声:“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但别忘了为它消一消毒。”鲁若迪基的《体温表》耐人寻味:“这个时候/测量着的/不仅仅是人的体温。”
“抗疫诗歌输送了一批艺术精品。它们情真意切,自然天成,触摸到了人性的本质。”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说。
“海外的诗词作者也没有缺席,他们用自己的心声,默默地奉献出一份份真挚的文化自觉。”《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认为,这些诗歌书写的都是饱满而充实的情感体验,关照的都是真切清晰的精神世界,揭示的都是生动实践中的深刻反思,焕发着厚重的心灵力量和明丽的责任光辉。
聚焦“逆行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抗疫英雄
“那是阵地的抢夺战/每一次冲锋都不能后退/他们与死神抢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赞院士,华夏有南山,凯歌彻!”“一袭白衣身,抗疫祛瘟。扶危救死显精神。可泣可歌忘自我,力挽沉沦。奋战历晨昏,大爱无垠。临床诊治若亲人。誓把病魔除殆尽,护我乾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勇敢“逆行”,谱写了生命的壮歌,他们也被诗人写进了一曲曲赞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探索》主编吴思敬说:“诗人总是走在时代前沿,以其特有的敏锐感知,密切关注抗疫战场,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抗疫前线的英雄——他们是巍然屹立的大山,是普通的医生护士,是街区的守护者,是执勤的士兵……这不是廉价的赞扬,而是对高贵灵魂的仰望,是特殊的春天里时代精神的高扬。”
罗振亚说,灾难深重,长歌当哭,抗疫诗歌聚焦“逆行”战士,张扬民族精神的坚忍,发挥了独特的精神作用,既抚慰、舒缓了当时诸多灵魂的焦灼和伤痛,又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斗志,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这次抗疫斗争是中华民族的宏大史诗,众多诗人知行合一,不仅写出了动人心弦的诗行,也用积极的抗疫行动,彰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阎志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名企业家。疫情发生后,他迅速从多个国家筹措紧缺医疗防护物资,创办应急医院和方舱医院接治患者。他说:“我和我们企业志愿者们在抗疫中做了一些事情,是我作为诗人和湖北武汉人的本分。”
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抗疫鼓与呼
“很多时候,只有讲出真相/你才能看到/里面藏着一线生机/从李崇福家排查离开后/他又追上我/道出高铁经过武汉时/他停留了十分钟。”疫情暴发时,诗人王单单正在农村扶贫,也承担了重要的抗疫任务,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亲历的这件事。
王单单深刻反思,认为信息透明十分必要:“好的口罩/当具备两点/一是把病毒挡在嘴外/二是把谎言挡在嘴里。”
“优秀的抗疫诗歌,不只是诉诸人们的感情,还要诉诸人们的理智,总能呈现一种反思的精神,特别是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强调终极关怀,从而彰显出生命的尊严。”吴思敬说,抗疫不只是人与病毒的搏斗,更是人性的较量。面对焦灼与欣慰、恐惧与希望、逃离与坚守、泪水与微笑交织而成的社会百态,诗人做出了独立的判断和深刻的反思。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诗人们深刻意识到,病毒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人们更应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共同战胜敌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长诗《裂开的星球》,呼吁“这是一次属于全人类的抗战/不分地域”,得到了诗评家们的高度赞扬。
“用诗歌去打破任何形式的壁垒和隔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和人道的世界作出贡献。”吴思敬说,这对诗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把诗人对疫情的思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6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