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林业大市。这片会呼吸的土地,不仅像“肺”一样,给这里的老百姓“吐纳”最新鲜的空气,也像一个“聚宝盆”,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财富。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在盐阜大地落地生根。盐城立足生态优势,有机结合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等工作,大力发展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一幅幅“春赏花、夏采果、秋观景、冬养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林下资源,推动绿色林地转化为富民高地,走出一条林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融合发展的盐城路径?记者深入部分县(市、区),探寻盐城发展林下经济的“绿色与富民”故事。
融合发展
既护林也能富民
秋日盐城,黄海之滨。昔日的盐碱荒滩,今日已是林海绿洲。
记者来到东台林场,沿着绵延的滩涂,4.2万亩林地上,水杉、杨树、银杏披着黄、绿色盛装,错落有致,景色极美。“林场能有今天的喜人模样,是几代林工不懈奋斗的结果。”今年56岁的曹国华,已在东台林场生活30多年,8年前成为林场副场长,看着眼前的一棵棵树木,他的眼神里写满珍视。
▲公园美景吸引众多游客。
“林场成立之初,我们种树主要是为了改良土壤,建成防护林,改善沿海滩涂气候条件。同时,再砍掉部分老熟的树木卖出,收入作为林场日常开支。”曹国华回忆道,1986年,林场开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启“以种代抚”模式,在林间套种经济作物,不断提升场区和员工的收益,实现“以林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兼顾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的,与乡村振兴战略‘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谋而合。”曹国华颇有感触。
林场林业资源科工程师沈彩芹和同事管理4000多亩苗圃,带动50多个农户走上致富路。“我们做网上生意,已把林场苗木销到水杉发源地湖北利川。”在年轻人的努力下,全国近五成优质大规格水杉苗从这里销出。“把部分林地承包给农户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林场既能收取承包费,还能省下林木管护费,一举多得。”曹国华说,去年苗木销售加上林地承包费收入超1000万元。
东台林场成功走出了一条“既能护林,更能富民”的路子,创造了盐碱滩涂变绿洲的“绿色发展样本”。从“间伐”保林出效益,到大面积推进低产林改造,再到灵活经营发展苗木产业;从“生态+种植”到“生态+畜牧”再到“生态+工厂”,真正做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全面发展”。在这里,“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已成为生动写照。
打出“特色牌”
种养结合能“生金”
“薄壳山核桃已摘好,黄心小蜜薯开收啦,喜欢吃的老铁们,评论区请留言。”返乡创业的周士刚是响水有名的“粉条哥”,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一部鲜活的乡土人才创业史跃然眼前。
周士刚创办的红泰家庭农场位于响水双港镇腰庄村,走进农场,1000多亩的土地上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林场西北部100多亩薄壳山核桃树上还有少部分待收的核桃果挂在枝头。林下套种的黄心小蜜薯、紫薯、秋葵、黄豆等农作物,也都进入了收获季。“这些核桃、秋葵、黄豆将被送去加工成食用油,小蜜薯、紫薯则是加工成粉条,农产品一经深加工,收益立马就不一样。”周士刚粗略算了下,今年的收入能达200万元。
▲树木下套种蔬菜。
周士刚探索的薄壳山核桃树下套种农作物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实施。省道326响水段两侧,响水城投公司已建成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林下套种的大豆、花生、黄花菜、紫薯等农作物将近1.5万亩,林间的鸡鸭悠闲自在地散着步。“在林下套种农作物的同时,科学养一些鸡、鸭,既能增加收益,还能节省除草、除虫的管护费用,鸡鸭的粪便也能为土壤增肥。”片区负责人刘洪明说,苗木加上种植、养殖,示范带动周边1000多名农民打工、经营致富。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林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推进机制,坚持综合施策,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提升林下经济‘首位度’。通过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持续打好林下经济发展‘组合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徐增产说,全市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已经实现了区域林业规模化、规模林业产业化、产业发展多元化。
去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规模达89万亩,年产值约53亿元,推荐申报省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8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辟了我市林业发展新天地,也为群众增添了一条富民新路径。
“森林+旅游”
“美丽经济”火起来
“森林+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也打造出增收致富的产业链,盐城的“美丽风光”日益转化为红火的“美丽经济”。
“东台‘森’呼吸,黄海‘林’距离。”“推窗见绿,出门见林”……10月24日是周六,69岁的上海市民张月强和老伴再次来到黄海森林公园。喜欢拍照的他,精选了几张公园美景图发到微信朋友圈,迅速引来众多好友点赞。“我每个季节都要来这里,每次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风景秀美,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基本都来过。”张月强说道。
▲绿树掩映的东台新街镇。
黄海森林公园是国家沿海防护林重点建设基地、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基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总面积6.8万亩。公园林业资源丰富、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超90%。公园以森林生态、海滨风情、旅游康养等为特色,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已经成为华东地区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以来,共接待社会各康养团体和各级工会疗休养团队1135批次、近10万人次。吸引周边89家村民将自家农房改造成渔家乐、农家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俞全胜介绍,我市在“一县一品、一镇一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地特色生态元素,整合提升全市13家4A级以上生态旅游景区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湿地+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质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滨海月亮湾海滨风情小镇、响水云梯关旅游景区着力推动林、景、水一体的生态景观融合发展。条子泥区域放大世遗效应、擦亮世遗品牌,全面叫响“黄海湿地、候鸟天堂”旅游金名片。
好生态成了百姓的金饭碗,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自然环境正在培育出绿色发展新引擎。
林木景观化
探索收益新路径
“到新街买女贞、买女贞到新街”是苗木业界的共识。作为苏中沿海最大的苗木基地,东台新街镇年销售苗木20多亿元。全镇苗木场地星罗棋布,现有苗木经纪人600多人,专业从事苗木生产、采挖、销售一条龙服务人员8000多人,300多户电商发展苗木网上直销。
享有“沿海苗木体验第一村”美誉的新街镇方东村,林木覆盖率达62.3%,全村育苗面积超5000亩。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林家居”“林家富”“林家乐”融合发展,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苗木特色村建设试点和国家森林乡村。
▲树木景观化。
“我们在壮大苗木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拓展‘林业+’模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提升。”新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方东村党总支书记刘晓春说。
深秋时节,行走在方东村村道上,红、绿、黄等色彩交织如春天斑斓。如果说“林下+蔬果、药材、金蝉、鸡鸭”等复合种养,是常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方东村现在着力发展的林木景观化模式,可以说是颇具特色和成效。
“林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收益慢,就拿一棵女贞来说,生长8年左右时间,米径达到15公分,才能卖到1000元左右。”刘晓春坦言,近几年,苗木行情不太景气,固守从前主要靠卖苗木的发展模式肯定不行。加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六条禁令,更坚定了村里大力发展林木景观化模式的决心。
练卫华是村里颇有经验的苗木经纪人,由村里领办、自己创办的盆景园引来众多客户参观考察。走进园内,满目的小叶黄杨被修剪成云状造型,姿态古雅,很是精致。“这样一盆地径5公分、高80公分左右的小叶黄杨盆景,能卖到2000元。”练卫华告诉记者,盆景园的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从前卖苗木,现在卖盆景,将来卖风景”是他目前的发展方向。(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黄露 许虎 刘彧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