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向贫困发起总攻,实现了产业从无到优、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更加有效、群众认可度明显提高,代化镇发生了“五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1月,长顺县代化镇斗省村、麻响2个村作为抽样村,接受了省脱贫攻坚第三方验收评估,取得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87%”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干部士气,肯定了代化镇脱贫攻坚成效。
决战消除绝对贫困 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为克服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确保群众收入稳定达标,以网格为单位,逐户逐人进行摸排,针对农民工就业意向建立信息台账,积极做好群众外出务工服务工作。累计输出省外务工11482人,同时,全镇辖区内各产业复工、基地建设务工等就近解决就业400余人。
近年来,长顺县代化镇坚持用好省委极贫乡镇政策,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高质量谋划了近200个项目落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分批次分年度分措施精准脱贫。全镇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877户12689人,减少到现在的171户338人,减贫2706户1235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9.8%下降到1.27%,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8.53个百分点,剩余贫困人口已于今年6月底全部达到脱贫标准,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全镇“脱贫摘帽”。
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产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顺县代化镇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重点发展了生猪、蔬菜、构树三大产业,形成了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构树种植为主,生态养鱼、绿壳蛋鸡养殖、牧草种植等为辅的“3+N”农业产业布局。
目前,已建成1个4800头种猪养殖场,配套建成110个500头商品猪的家庭农场,2019年累计投苗206批次8.9941万头,出栏5.2万头,产值达1.4亿元,带动909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成为各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稳定来源之一;建成1个千亩蔬菜基地,带动群众16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建成5000亩新型杂交饲用构树产业基地及加工厂,带动就业2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建成3个水产养殖基地,年存栏100万斤以上;在镇域初步构建了“生猪-有机肥-蔬菜/构树-饲料-生猪”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尤其在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的麻山地区发展了生态养鱼产业,且初见成效,创造了麻山传奇。
长顺县代化镇的生猪、蔬菜、鸡蛋等农特产品远销省内外,打破了过去无支柱产业的状况,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功蜕变。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镇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长顺县代化镇围绕“水电路讯房寨”基础设施补短板,建成了代化境内柏油路30余公里,通组路、产业路51.35公里,9个村(居)全部实现柏油路或水泥硬化路互联互通,构建了“外联内通”的交通路网;山塘治理15个灌溉面积1500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千人饮水工程2个,解决及巩固提升了全镇饮水安全;实施危房改造1225户,易地扶贫搬迁至代化、县城、广顺共710户3316人,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如今的代化,房屋错落有致、城镇面积扩大了1倍,“商贸小镇”全面建成;通村通组路直达家门口,农家小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小菜园、小花园随处可见,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面貌破旧不堪、基础设施薄弱的状态,群众生产生活呈现一片崭新景象。
基层治理有效 群众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探索了“全民持股”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户户有股份、人人是股东。以利益作为纽带,将群众参与公益事业、配合村支两委工作等情况,作为是否参与分红的重要依据,对群众有了约束机制,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受益,群众摒弃了“等靠要”思想,群众自治的能力提升了、脱贫致富的干劲足了、邻里间相处的氛围更加和谐了,有效解决了过去村民事务无人管、矛盾纠纷调解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
2019年,长顺县代化镇麻响村实现户均分红500余元现金及6斤鱼;纳傍村户均实现分红630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实现了分红1000元以上;2020年上半年,斗省村实现户均半年分红400元左右,最多的分得812元。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党群干群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顺县代化镇坚持党建引领,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党小组”“组管委”“四支队伍”,从省州县镇派驻近200名机关干部下沉到各村(居),用好长顺县委总结的“543”群众工作法,以百姓心为心,走进千家万户,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群众的大务小事、邻里纠纷入手,消“怨气”、解“问题”、通“隔阂”,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幸福指数,用干部的实际行动唤醒了群众感恩之心,彻底扭转了过去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的局面。
记者 蒯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