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侨界人士满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秉持优良传统,发挥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展现出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扶贫济困的侨力量
“奔小康,奔小康,家家都有好光景;好光景,正年轻,咱步步登高再攀那新高峰……”日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尊桥乡上乐村小学的舞台上,动听的歌儿一首连一首。这是中国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文艺轻骑兵”文艺演出,上乐村正是中国侨联干部挂职第一书记的定点帮扶村。
“前两天听说中国侨联要组织艺术家们来,我早早就在村里做了预告,招呼大家一起来观看演出!”今年成功摘掉“穷帽子”的上乐村村民焉余芳不时鼓掌,他说:“现在生活不愁吃、不愁穿,一天好过一天。”
家国情怀游子心,四海云涌共潮生。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心系桑梓、心系祖国,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侨胞同样发挥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展现出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扶贫济困的侨力量。许多像上乐村一样的村子、像焉余芳一样的贫困群众,在侨界人士的守望相助下,走上脱贫之路,过上美好生活。
扛起政治责任,选派干部挂职,引进侨企侨资,各级侨联系统——
定点扶贫扶到位
9月开学以来,上乐村的周婆婆再也不用为孙子孙女的上学路而发愁了。
“以前他们早上都要带一双雨鞋,走半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翻过这个山坡,再换上鞋子去学校,我们还很担心安全问题。现在有了这条‘侨心路’,近了很多,还可以骑自行车去。”周婆婆说的“侨心路”,是中国侨联挂职干部、驻上乐村第一书记周臻扬等人在多方调研后,由中国侨联出资70余万元修建的。
“周臻扬敬业得很呐!给我们村干了很多实事!”说起这个第一书记,上乐村党支部书记李帮助赞不绝口,他指着村小学对面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坡说:“过去那里是荒山,他带着我们扩大白茶和金标马家柚的种植面积,发展产业。现在山上都种茶,到了采茶季,可以解决500多人的就业!”
驻村两年多,周臻扬已经能说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成了乡亲们信得过的“贴心人”。“当乡亲们得知中国侨联要出资修建爱心道路开怀大笑时,当孩子们收到中国侨联捐赠的图书爱不释手时,当第一次听到大家称呼我‘老表’时,当贫困户执意要留我吃饭时,我都觉得特别幸福。”周臻扬说。
“自2002年起,中国侨联就开始定点帮扶上饶市广信区。18年来,中国侨联先后派出各级扶贫干部共11名,驻点帮扶贫困村2个,直接投入或引进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并通过向海外华商推介广信区优质产品、邀请侨企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助力扶贫工作。”同样是来自中国侨联的挂职干部,广信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博文对扶贫工作很熟悉,“广信区在2017年脱贫摘帽,但摘帽不摘政策,今年中国侨联依旧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广信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助推秀美乡村建设。”
江西省侨联定点帮扶余干县洪家嘴乡双港村,并以“侨联四海情满赣鄱”等品牌活动为抓手,引导和团结海内外侨胞支持江西脱贫攻坚工作;上饶市侨联定点扶贫余干县黄金埠镇松霞源村,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扶贫园,闯出产业扶贫新路子;山西省侨联通过抓党建、育产业、送健康、献爱心等多种方式,定点帮扶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宣化庄村……全国各级侨联机关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帮扶到点、帮扶到位,有力推动了各地的扶贫开发事业。
引进产业、技术等,“输血”也“造血”,侨商侨企——
产业扶贫帮到底
不起眼的小米成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在河北蔚县,这个故事和侨企益海嘉里集团息息相关。
蔚县名产“蔚县小米”由于产量低、缺乏品牌知名度,一直以来无法带动农民增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专门到蔚县考察后做出决定:把集团品牌、营销资源与蔚县的小米等农产品资源全面对接。
2015年起,集团溢价收购贫困学生家庭的谷子,委托加工并将利润反哺贫困户;2017年,小米产业扶贫项目种植户实现户均增收2395元;2018年,益海嘉里利用小米利润资助建设文化广场、村卫生所、村民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几年下来,一套可复制的产业扶贫模式逐渐形成:订单种植、溢价收购、品牌营销、利润反哺。如今,蔚县小米种植面积1.8万亩,当地有收购企业65家,蔚县小米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帮助许多老百姓脱贫致富。
“全链整合的组团式扶贫,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是这个扶贫项目的一个重要创新。在我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家开始关注并参与蔚县精准脱贫工作。”郭孔丰说。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广大侨商侨企优势独特,举措有力。长期以来,他们把产业、技术、经验等带到贫困地区,既“输血”也“造血”,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增添动力。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拥有5万多亩天然毛竹林地,温州富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业从事道路清扫等工作的侨企。在当地侨联的牵线搭桥之下,今年6月双方一拍即合,公司在沐尘乡建立农业合作社,发挥毛竹的大作用,生产城市清洁环卫用品。“该项目预计年产值1亿元,净收入总额1500万元,沐尘乡畲族百姓人均每年可增收4000元。”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周松一介绍说,浙江省侨联开展“百个侨企结百村”,主要就是通过引进侨商侨企,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侨商侨企的扶贫身影,通过捐赠物资、签订帮扶协议、投资项目、引导出口等方式,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的扶贫事业。”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完美公司董事长古润金也积极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开发等方式参与扶贫实践,他认为,侨商侨企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家虽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力大小有别,但浓浓的桑梓情没有区别。
凝聚力量,聚焦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侨界公益机构——
爱心扶贫暖人心
“能看见的感觉真好啊!”在2019年张家口“精准脱贫光明行”启动仪式上,第十万名接受复明手术的患者在揭纱后激动地说:“我的家人再也不会因为我而受穷了!感谢中国侨联的帮助,让我的生活又有奔头了!”
由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共同发起的“精准脱贫光明行”大型公益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在10余个省区开展救治,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约50万名眼病患者提供精准的眼科医疗服务,为约18万例贫困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是“光明行”项目的重要支持者。“我们公司自2016年成立‘爱心基金会’起,定期援助贫困地区,至今已累计为各地慈善组织捐助近千万元。”施乾平说,“扶贫济困、回馈桑梓一直是侨商的优良传统。海外侨商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这是我们参与扶贫事业的原动力。”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扶贫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由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创立的陈江和基金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早期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基金会先后在山东等地分别捐资1000万元,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为当地婴幼儿家庭提供免费的活动场地和一对一课程,并为家长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的专业指导。
“我们计划在中国建立100个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帮助更多婴幼儿发展潜能。”陈江和基金会秘书长张科说,“作为一个由爱国侨胞创立的基金会,我们希望通过汇聚侨界爱心,为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
涓滴成海,聚沙成塔。近年来,侨界爱心人士和涉侨基金会秉持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响应号召,积极捐助桑梓、回馈乡亲,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了勃勃的生机活力。“这几年,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联动各级侨联组织和海内外侨胞共募集资金20多亿元,创建了‘侨爱心·光明行’‘树人班’‘侨爱心工程’等多个品牌活动,凝聚起了广大侨胞的爱心,为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侨界贡献。”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何继宁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