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车间百余家 产值数十亿(倾听·算算脱贫账)
2020-12-01 11:36: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戴林峰  
1
听新闻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加工一条数据线,平均利润3分钱。依靠这个产业脱贫致富,能行吗?江西赣州定南县算明白了这笔账:随着规模递增、成本递减、乘数效应凸显,121家数据线生产车间解决就业3512人,去年加工产值达53.3亿元,41亿条数据线编织起了群众致富梦。

深圳市华强北,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之一。

定南县长富村,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

一条数据线,令科技之城与赣南小村紧紧相连。2010年,在广东打工多年的龙塘镇长富村村民黎幼新返乡创业,开办了定南县第一家数据线生产车间,电子厂自此在大山深处遍地开花。2019年,定南县数据线加工产值跃升至53.3亿元,生产数据线41亿条,其中36亿条销往深圳华强北商业区。

10年来,专注做好一条数据线,黎幼新将三口之家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值上千万元、员工近300人的现代化工厂。位于长富村的老厂区还被挂牌授予“扶贫示范车间”,带动9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返乡建厂——

把数据线“接”进长富村

涂抹焊膏,蘸取锡液,杨彩英手持烙铁,在细若发丝的铜线上轻勾细点。“刺啦”一声,青烟腾起,金属端口牢牢焊妥。这样的数据线,长富村村民杨彩英每天加工1500条以上。

“工资按件计,1条5分钱,多干多得嘞!”杨彩英手上的活计一刻没停,聊起收入头头是道:“县里政策好,岗位津贴200元;厂里有配套,对标补助60元;自己勤快点,一个月到手工资两三千元不成问题。”包括杨彩英在内,长富厂区的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长富村地处粤赣边界,山高路远,田少地瘠。曾经,小伙子们外出务工,老弱妇孺守着几分薄田熬日子,村里没了人气,留下的村民也逐渐失了心气,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6户244人,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回村探亲的黎幼新想为生养自己的家乡做点啥。南下广东闯荡多年,长期在电子厂务工,黎幼新对加工技术了然于胸。他打定主意,要把这条市场大、应用广的数据线“接”进长富村。

筹措资金、置办机器、进购原料……2010年底,定南县第一家数据线生产车间在黎幼新的老宅院里开了张。老婆儿子齐上阵,一家三口全扑到了机器上,可年根儿一对总账,刨去成本后没剩多少,还赶不上外出打工。

为啥没赚到钱?黎幼新眉头紧蹙,噼里啪啦地拨着算盘珠子,对着账本反复核:照这个生产模式,一根数据线,利润不到3分钱;起早贪黑,日加工量顶多4000条;产量太少,包车运输划不来;乡村客车代运,单次运费就得45元,几乎是利润的一半。

拼数量,才能薄利多销。黎幼新着手扩大生产规模,镇里也为他申请了10万元贴息贷款,一栋4层半的新厂房拔地而起,但招工难却令黎幼新伤透了脑筋。

招工扩产——

对接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手机都还没使过呢,咋个知道数据线是啥?不懂!”

“土疙瘩里刨不出金,想学城里人吃技术饭?不信!”

“加工一根才5分钱,费了半天劲就赚这点?不干!”

…………

黎幼新走村串户上门动员,不成想却碰了一鼻子灰,只有村民吴海华答应“来试试”。

幼年罹患风湿,双脚二级残疾,吴海华彼时才38岁正当年,却离不开双拐、出不了远门、干不了重活。裁线、焊锡、注塑……黎幼新手把手地演示工序,不厌其烦地讲解要领。吴海华渐渐入了门、上了手,月底算工资,底薪连带提成近1000元。

接过崭新的票子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吴海华激动得落了泪。消息很快在长富村传开了,一些原本将信将疑的村民主动找上门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厂里员工增至90余人,2013年数据线生产量突破1000万条。产量上去了,成本就降下来了,2013年厂里利润达40多万元。

“针头线脑,也能积少成多!”黎幼新说,单条数据线的利润虽低,但规模递增、成本递减、乘数效应显著,是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2016年,龙塘镇对散居在偏远山区的125户627名群众启动易地搬迁工程,规划建设的移民安置小区紧邻长富村。镇里找到黎幼新,动员他扩大生产规模,对接提供就业岗位,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在县镇两级帮助下,新厂房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作为县级就业扶贫车间,幼新电子厂可享受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就业创业服务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最高幅度达60%的水电费补贴、最长为期三年的社保补贴,以及3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2017年,320平方米的新厂房与移民安置小区同期竣工,18名易地搬迁群众成了这里的新居民、新员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名。

帮扶带动——

小产业发挥扶贫大作为

马达轰隆隆响,轴承呼啦啦转,伏在操作台前的郭金风手法利落,一把凌乱的数据线头被规规整整地嵌进模具。“嘀……”拇指轻轻扣动电钮,塑料颗粒涌入加热圈,在液压助力下,瞬间注塑成型。

“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多干一件,多挣一份。”郭金风笑盈盈地说,在山旮旯里刨了半辈子土疙瘩,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58岁的郭金风原本住在龙塘镇白驹村的大山深处,6口人挤在7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靠着仅有的一亩五分地过活。2015年,郭金风被确诊为急性甲亢。住院、手术、吃药,5万多元转眼花没了,还背上了一身债,戴上了贫困帽。转过年,龙塘镇启动易地搬迁工程,交纳1万元就能住进102平方米的三居室,装修也不用操心,直接拎包入住。大病初愈的郭金风期待不少,但顾虑也挺多。

“往后收入咋办?”面对郭金风的疑惑,镇村干部提前带她到幼新电子厂参观,看着不少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姐妹在这里干得起劲,这才吃下定心丸。移民安置小区落成后,郭金风前脚拿了新房钥匙,后脚就到扶贫车间培训上岗。楼上安居,楼下乐业,郭金风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月工资近2000元。

小产业发挥扶贫大作为。2019年,幼新电子厂生产各类数据线3800多万条,产值超过1100万元,仅发放工资一项就达470万元,带动近300名群众就近务工。像这样的数据线生产车间,目前在定南县已有121家,解决就业35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2人。目前,包括吴海华在内的244名长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一条数据线,连接美好生活,长富村终于名副其实了。”黎幼新感慨万千,他身后的扶贫车间机声隆隆,繁忙依旧,平均每分钟有170多条数据线被注塑成型,等待着销往世界各地,接入千家万户。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